巴山深处的“网红村”
本报通讯员 李长波 崔建波金黄的油菜花海,凉爽宜人的高山草甸,促农增收的特色种养,异军突起的电子商务……短短两三年时间,宁强县巴山镇石坝子村实现了从传统农耕模式的高山村庄,变身为一个集乡村旅游、共享农业、直播带货的“网红村”。一年四季,慕名来这里参观旅游、学习交流的外地人络绎不绝。
“互联网+”加速三产融合 石坝子村地理位置特殊,平均海拔1400米左右,因为农作物生长周期长,所以品质优良。但由于信息闭塞、销售渠道单一,农特产品始终难以走出大山。
2018年,宁强县实施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后,石坝子村抢抓机遇,着眼于本村电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在强化信息路网保畅通的基础上,加快提升淘宝、拼多多、微店等第三方电商平台的应用,为巴山特产走出去打开了“山门”。山里娃山货土产店、秦巴珍草庄园、巴蜀山珍微店、巴山绿珍、任幺妹农家土特产等网店月销售额均在1万元以上。
村民杜天超是石坝子村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协会会长,他是宁强最早吃电商“螃蟹”的人之一。大巴山的香菇、木耳、红薯粉,都被他搬到了网上售卖。这两年,视频直播兴起,杜天超在抖音、快手等多个平台注册了账号,取名“秦巴阿超”。目前,“秦巴阿超”账号粉丝总量超过50万,团队已扩充到30多人,年均销售金额超过100万元。
受中高山地温凉气候影响,石坝子村盛产的“彩色土豆”在毗邻地区家喻户晓。多年来,“彩色土豆”产品主要靠外来小贩购买,价格提不上来。对此,村上依托县邮政分公司,通过邮乐网、拼多多、抖音、今日头条、快手、微视等网络平台,组织线上推广销售农产品。同时,动员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微信朋友圈、邮乐小店分享、抖音等平台宣传推广,将大山深处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去年,全村累计销售萝卜、包菜、土豆、茄子等蔬菜共计230余万斤,助农增收60万元,解决241户贫困户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直播带货”带火秦巴山货 “两山两江,襟陇带蜀。宁强县是一座山水之城、美丽之地……”今年5月22日,由宁强县人民政府、陕西广播电视台休闲体育频道、陕西广播电视台《团团赚》、淘宝CMN喜尚喜在石坝子村大坪山草甸举办了“宁强风物”抖音直播间直播带货,直播活动在线人数达12万余人、点赞29万次,巴山特产再度火爆网络。
今年6月19日,宁强县在石坝子村举办了大型电商直播助农活动,先后有6000余人次到村体验采摘,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的茶叶、木耳、香菇、天麻、腊肉、山野菜等农副产品达50余万元,在毗邻地区名噪一时。此后,不断有外地商人来村考察、调研和订货,并积极为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据统计,自2018年以来,石坝子村通过电商销售高山大米、玉米、土蜂蜜、金木耳、核桃、香菇等农副产品,年交易额均在400万元左右。
“网红农民”催生网红经济
“大家好,欢迎来到直播间。带您看木耳是如何长出来的,记得点关注哦!”
……
每天14时30分,石坝子村的彭慧玲都会准时出现在抖音上,直播自家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与人们印象中的“网红”相比,她的直播环境略显简陋:没有演播室、没有化妆,一间大棚内,彭慧玲就蹲在架设的手机前侃侃而谈。
不过,这样的直播更令人印象深刻:她的身旁,食用菌棒堆积如山;身后,工人们正在给菌棒打孔。大棚之外,雄峻的大巴山峰峦叠翠,与蓝天白云相映,宛若大自然的调色板。
石坝子村食用菌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限于传统售卖模式,销售一直无法打开局面。从2018年始,在杜天超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开始加入直播带货和引流销售队伍,全村先后建成各类电商店铺10家。
罗梅是从贵州紫云县嫁到石坝子的外来媳妇,有酿酒的好手艺。初到石坝子,她就建起了生产野李子酒、野刺梨酒、猕猴桃酒的家庭小作坊。2017年,罗梅加入石坝子电商服务站,通过微信、西瓜视频、抖音视频等网络平台推介产品。很快,她家的酒就声名远播,产品供不应求。如今,全村20余个90后新农民运用新思维参与到网红销售大潮中,“网红经济”已成为石坝子村电商触网营销的新模式。
新闻推荐
巢固凤舞扶贫路 宁强县大力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促群众增收侧记
本报通讯员李长波在距离宁强县城东6公里的玉带河畔,一个白墙红瓦的厂区矗立在成排的杨柳、香樟树中。厂区内绿草如茵、花...
宁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