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委:省级政府要建立跨省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

澎湃新闻 2020-01-21 18:42 大字

近日,生态环境部、水利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着眼解决目前跨省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各地机制建设工作实践经验,聚焦机制建设“谁来做”“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明确省级政府负责统筹建立并落实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包括建立协作制度、加强研判预警、科学拦污控污、强化信息通报、实施联合监测、协同污染处置、做好纠纷调处和落实基础保障等。

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每一项工作都强调上下游联动协作,指导双方共同建立跨省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为预防和应对跨省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提供有效保障。”

跨省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虽然发生频次不高,一旦发生,往往造成重大的环境、经济和社会影响。如,2015年甘肃陇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11·23”尾矿库泄漏次生重大突发环境事件,2017年陕西省宁强县汉中锌业铜矿有限责任公司排污致嘉陵江四川广元段铊污染事件等,都造成了跨省级行政区域水污染,甚至威胁到下游供水安全。

近年来,相关跨省流域上下游通过开展突发水污染事件应对协作,在探索联防联控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在联席会议、信息通报、协同处置、联合演练等方面进行有益尝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日常管理及近年跨省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对情况看,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工作总体上还普遍存在协作制度不完善、上下游责任不明确、技术基础保障不到位等问题。

生态环境部会同水利部在深入调研、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联防联控机制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了《指导意见》,主要包括8项工作任务。

《指导意见》提出,一是要建立协作制度。跨省流域上下游省级政府应按照自主协商、责任明晰的原则,建立具有约束力的协作制度,明确双方责任和工作任务。

二是加强研判预警。各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机构适时组织相关地方政府或有关部门开展会商。各地提前做好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物资储备等工作。

三是科学拦污控污。跨省河流应急水量调度或临时泄洪排涝,上游水行政主管部门应提前向下游通报。跨省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发生后,按程序协同做好拦污控污。

四是强化信息通报。上下游应建立跨省流域水污染信息通报制度。上游发生水污染事件或流域水质出现异常,可能造成跨省流域污染的;或下游流域水质出现异常,可能存在跨省流域污染因素时,上下游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应及时互相通报。

五是实施联合监测。接到跨省流域水污染信息通报后,上下游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及时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水环境监测。造成跨省流域污染的,上下游应制定联合应急监测方案并组织实施,及时共享数据信息。

六是协同污染处置。上下游有关地方政府对各自行政区域内污染处置负责,同时强化应急物资信息共享、资源调配和应急救援等方面协作,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

七是做好纠纷调处。跨省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造成损害的,污染责任人应当依法承担责任。引发跨省级行政区域水污染纠纷的,由相关省级政府组织采取资金补偿为主的方式协商解决。

八是落实基础保障。生态环境部和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建立生态环境应急专家组。各地区要科学布设应急物资储备库。鼓励跨省流域上下游协商制定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联合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加强环境应急监测和处置能力建设。(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宁强: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

宁强县铁锁关镇周家坎村贫困户正在采摘香菇。黎德华摄本报讯(记者张晓强通讯员刘炳林苏兴平)冬闲时节,宁强县二道河食用...

宁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