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才是精神享受” 宁强务工返乡村民陈宪瑜助人为乐荣登陕西好人榜
本报通讯员 刘炳林
12月20日,2019年11月—12月“陕西好人榜”发布仪式暨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安康市汉滨区举行。宁强县胡家坝镇周家河村务工返乡村民陈宪瑜以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荣登“陕西好人榜”。
1992年初,19岁的陈宪瑜怀揣着梦想去了天津。他起初在轮船上卸货,火车上装货,工地上当小工,后来去给一家公司当推销员,当市场部经理,然后自己当起了老板。虽说吃了很多苦,但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2008年,“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宁强县成为全国41个重灾县之一,陈宪瑜心里时时记着家乡和乡亲,电话询问了灾情后,就急着想尽己之力为他们提供帮助。当年,他回到老家,见有些村民还在较远的地方挑水吃,就出资为乡亲们架通了自来水,此后,家家户户在家门口就能用上清澈的山泉水。2013年,他又回到家乡,出资5万余元修了一条1公里的山路,解决了村民们祖祖辈辈的出行难。
2014年,他回到胡家坝镇左家湾村投资数百万元,开始实施旅游开发,以此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村民增收。他说他要办公益性旅游景区,不收门票。有的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笑着说:“胡家坝镇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现在党的政策好,家乡发展变化大,村民待人又热情,我应该记住乡愁、感恩家乡人民,为他们搞点建设,做些善事,尽些义务和责任。”景区建设中,他让本村7户20余名贫困户在工地务工,每人每年可挣2万余元。
左家湾村有河流阻隔,河两岸的村民一遇涨水就无法通行,常常为此叫苦。2016年,他再次出资近百万元,为村民架起了一座长90米、宽4米的大桥,周边几个村的村民们告别了过河难,缩短了他们上街的时间和距离。
按说,现在的陈宪瑜完全可以过悠闲富裕的生活,可他还跟着80岁高龄的老母亲住着40年前的土瓦房,为他人生活忙忙碌碌。有村民不解地问他,他说:“开豪车、住洋楼,这只是一个人的物质享受,而助人为乐才是精神享受。”他联系了6位孤残老人,每年都要多次带上大米、面粉和慰问金上门看望,解决一些困难和燃眉之急,让他们安度晚年。
2001年至2007年,陈宪瑜在新疆库尔勒发展期间,报名参加了中华骨髓库志愿者;先后6次从孔雀河中救出7个落水孩子;曾在公路旁拾到40多公斤现金,及时交还失主,被当地媒体多次报道。2015年,宝鸡市一名18岁女孩来胡家坝镇旅游,不慎掉入河滩,生命危在旦夕,陈宪瑜发现后火速冲向深滩,把女孩救上了岸,村民们都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陈宪瑜返乡时间不长,可给家乡的老百姓办的好事却不少。他的旅游开发事业刚刚起步,计划在景区搞漂流、划船、养鱼、开宾馆、开发矿泉水等项目,要让当地老百姓有工作、有收入,把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李长波邓伟)宁强县代家坝镇以增强三种意识为抓手,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抓好主题教育,增强党员干...
宁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