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绿水青山 留住白云蓝天 宁强县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加快脱贫奔小康、富民强县、追赶超越步伐系列报道之一
本报通讯员 李长波
“春天,柳枝吐绿,百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碧水蓝天;秋天,稻谷泛金,层林尽染;冬天,冰瀑如玉,银装素裹。”在诗人的眼里,如今的宁强县时时处处都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而群众也深有感触地说:“这几年,宁强的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山城的面貌日新月异,群众幸福指数也提高了。”
“资源和环境是我们和子孙后代共用、共享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碧水蓝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我们确保一江清水送京津的政治责任。”宁强县的决策者们用行动践行着对生态立县的誓言。如今,建设生态宁强,已成为宁强人的共识。
坚持生态涵养:让大地“休养生息” 雨后初晴,美丽的二郎坝天湖静谧而清冷。寂静的湖面上,一对对色彩斑斓、绚丽的鸳鸯在水中嬉戏、追逐、并肩畅游,时而发出低沉而柔美的叫声,好像情侣在窃窃私语。
“天湖自2000年蓄水以来,因为四周自然景色美、湖水水质好,每到农历10月都有上百只鸳鸯来这里栖息。最近几年,因为我们这的环境越来越好,冬天来天湖的鸳鸯也越来越多,今年估计有上千只。”说到天湖的鸳鸯,在这里开了10多年游船的何万显侃侃而谈。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该县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工程,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弥补生态建设短板;围绕“蓝天、碧水、青山、净土”四大保卫战进行全面生态环境治理,不断提升环保工作的针对性和精准度。
鸟语花香,空气清新,山瀑飞溅。人们徜徉在汉水源森林公园里舒适惬意,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以前一说有山有树,总觉得是‘穷地方’,现在哪里去找这么好的环境哟!”一到天气晴好的日子,家住县城的高泽鹏就会约上三五个好友,来到这里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懂了绿,护绿更加自觉。该县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生态移民搬迁、实施“绿色宁强”建设计划,努力探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该县属于强风化花岗岩土质,土壤侵蚀因子发展活跃,必须实施以小流域治理为主的集中治理、生态修复,这样才能更好地涵养水源,确保源头水质。近年来,先后实施了长治、丹治工程及生态环境建设等水保重点工程,治理重点小流域75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85.8平方公里,林草覆盖率提升到84.7%。
同时,该县以森林覆盖率低、现有坡耕地面积大、生态功能脆弱的区域为重点,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管护机构,管护林地357.5万亩,完成封山育林25万亩,完成营造林18.235万亩,在汉源大地筑起了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
重视环境保护:还群众水清天蓝
绿色,一直是宁强人最向往的颜色。
玉带河边多丽人,十里青山入画来。为切实消除饮用水水源污染隐患,让人民群众用上放心水,该县采取强有力措施,严厉打击污染环境行为。
该县坚持“治理水污染、保护水生态、做活水资源、维护水安全”四水共治,全面贯彻落实“水十条”“河湖长制”。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全县13家加油站开展了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同时,深入开展“清澈”行动,重点对沿江流域工业电源、生活排污、畜禽养殖等开展涉水行业环境违法行为专项整治;狠抓水生态修复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5700万元,实施县城玉带河、汉水源湿地高寨子段、白龙湖试点工程金溪河流域治理。
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水源地,该县担负着巨大的历史责任和现实使命。为确保一江清水,10几年来,该县以政府为主导,坚持环保红线,实行严格准入制度,采取了一系列近乎“铁腕”的措施:关闭在水源地保护区内的造纸厂、油漆厂、果酒厂、电器厂等数10家企业,劝退20余家来该县咨询投资但环评不达标的企业,其中不乏大中型企业……
在该县污水处理厂的监测室里,4台COD氨氮、总磷、总氨在线自动分析仪正在运转。工程师冯季东介绍说,该县在县城至污水处理厂安装了7.6公里的管道,县城生活污水全部截留到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系统,达到一级A标准后再进行排放。目前,汉江烈金坝监控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国家I类标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大安、高寨子、铁锁关、胡家坝等沿汉江重点镇办污水处理设施已建成试运行。
宁强要靓,农村必须美。近年来,该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加大村庄整治力度。突出抓了汉宁高速、108国道沿线集镇、村庄、道路、河流等综合整治,开展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中小河流治理、旧宅拆除复垦等,做美集镇,扮靓村庄。
如今,该县境内的空气、地表水等多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森林覆盖率达到63%,林木绿化率达68.66%,2018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43天,负氧离子浓度在2100—2400个/cm3,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天然氧吧”之地。
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变“轻”变“绿”
既向贫困宣战,又不能向污染低头。该县坚持“两条腿”走路,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位于高寨子街道办的“宁强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是该县为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而兴建的综合性经济建设项目。园区禁止对环保产生影响的企业入园,下大力气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规避了传统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向园区靠拢的常态。
生态产业化,添绿增收一举两得。该县属于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增加农民收入是最大的县情民意。该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宁强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至目前,全县茶园达16.67万亩,中药材总面积13万亩,核桃标准化园23万亩,年发展食用菌4500万袋。
绿色作底、处处生金。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引导农民利用林下资源发展林下种植,变绿色资源为经济“财源”,开启了农民增收致富“新引擎”。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业主自筹、社会参与”的产业发展模式,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推广、扶贫开发有机结合,盘活林业生产要素,推动项目、资金向林下经济产业聚集,一批集优质核桃种植、特种动物养殖、生态观光于一体的林业产业示范基地初具规模。2018年,全县培育林下种植专业合作组织4个,林下经济实现产值2.1亿元。
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如今,该县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433家、家庭农场114个,建成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园38个,辐射带动农户12.6万户,集聚效应和示范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许多农民端上了“绿饭碗”,一座座荒山披上了绿毯,成了农民致富的“聚宝盆”。
让山川林木葱郁,让大地遍染绿色,让天空湛蓝清新,让河湖鱼翔浅底……今天的宁强因生态更加美丽,焕发出无限的绿色生机。
新闻推荐
本报讯(冯云蒲敏廷)3月28日至29日,江苏省南通市政协主席黄巍东一行赴宁强县,就生态文明建设、文化旅游产业进行实地考察。汉...
宁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