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集体经济 带动群众脱贫增收 宁强县高寨子街道办脱贫攻坚见闻
本报记者 李荷 通讯员 王秋伟 春日,走进宁强县高寨子街道办的苏陕协作港宁泥鳅养殖基地,一方方水塘错落有致,塘库坝上管护的工人正各自忙碌。
“这个泥鳅养殖基地建得太好了,我们村的贫困户在这里不仅能务工挣钱、学技术,还能把家里照顾上。”高寨子街道办戚家垭村贫困户蒋荣兵高兴地说。作为苏陕协作首个泥鳅养殖产业扶贫项目,月初,960万尾鲜活的“聚龙10号”台湾泥鳅种苗被投放在了这些池塘里。
为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近年来宁强县高寨子街道办不断创新建立村扶贫互助合作社制度,坚持把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多源聚水,通过政策激励、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等举措,不断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助力贫困群众早日脱贫。
戚家垭村党支部书记蒋荣旭告诉记者,泥鳅养殖扶贫项目主要是将14万元财政扶贫资金作为股金投入到戚家垭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每年按照5%保底收益给村集体分红,村集体将收益的80%分配给贫困户。同时优先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在基地务工,贫困户可从村资金互助协会贷款5000元至1万元入股,目前已入股的30户贫困户户均年可增收3000元以上。
在距离泥鳅养殖基地不远的罗村坝村集体经济示范园,一溜溜大棚内精心栽培的草莓已然成熟,红红的草莓令人垂涎欲滴,它们或藏于叶下,或探出身子,等待着八方游客前来采摘。
同属高寨子街道办,罗村坝村集体经济示范园采用了和港宁泥鳅养殖基地同样的发展方法,用财政扶贫资金20万入股,每年村集体分红3万,以此类推,本金每年增加3万,分红也相应增多。
记者了解到,截至去年底,高寨子街道办在持续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已完成6个村“三变”改革工作,成立以党支部牵头的扶贫互助合作社9个,大力发展培育村集体经济。目前,该街道办罗村坝村党支部修建草莓采摘体验大棚11个;何家院村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种植商品天麻20亩、天麻育苗1.5亩;戚家垭村建立食用菌扶贫产业基地,种植香菇4万袋;招引南通客商在古城村新建56亩特色水产养殖基地,并带动戚家垭、高寨子加入特色水产养殖,贫困群众在村扶贫社入股分红、务工挣钱,双重获益,实现着依托村集体经济早日脱贫的梦想。
新闻推荐
陈小兰展示自家种的新鲜蒜薹。本报通讯员费耀斌摄本报记者苏怡通讯员王金成“现在政策好,只要我们能吃苦、不怕累,跑得越多...
宁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