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谱写一曲“扶贫壮歌” 追记宁强县核桃坝村第一书记、县天保办党支部书记陈少勇

汉中日报 2018-12-27 09:49 大字

本报通讯员 李长波 群山苍茫,寒风呜咽。走在平坦的水泥路上,望着路边一排排天麻大棚、一片片高山蔬菜,66岁的吴秀珍老人不由得泪流满面地说:“陈书记啊,你这么好的人,咋说走就走了呢?”

大山深处的农家小院里,今年已顺利脱贫的村民刘大义还不时念叨:“陈书记如果还在,他肯定来我家讲木耳种植技术了。他最牵挂的,就是我们这些发展产业缺乏技术的村民啊!”

乡亲们心里念着挂着的,就是宁强县阳平关镇核桃坝村第一书记、县天保办党支部书记陈少勇。2016年,陈少勇被选派到核桃坝村驻村帮扶,担任核桃坝村第一书记。

从2016年6月到核桃坝村任第一书记,到他因病离开,两年多时间里,核桃坝村163户贫困户已有143户脱贫摘帽。陈少勇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一名扶贫干部的使命担当。

2018年12月13日凌晨,住在核桃坝村村委会的陈少勇突发疾病,离开了他深深牵挂着的核桃坝村民,离开了他热爱的扶贫事业。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4岁。

究穷根,踏遍每寸土地——俯下身子搞调研,迈开步子问疾苦,他自从当上了第一书记,心就再也没有和核桃坝分开过

2016年6月2日,陈少勇和扶贫工作队队长席联军,队员倪勇、王家辉风尘仆仆赶到核桃坝,已是晚上8时多了。他顾不上歇息,拿起培训资料,开始研究扶贫政策和村情。

核桃坝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被人戏称为“核桃坝,没核桃,小伙太穷没人要!”2015年,核桃坝人均纯收入不足2200元。

“帮扶工作怎么帮、怎么扶”“怎么样发展产业、带富群众”……驻村第一宿,陈少勇彻夜未眠。

陈少勇深知自己是农村工作的“门外汉”,摸透政策、理清思路成了摆在他面前的新课题。第二天一早,他就和工作队员这家进、那户出,了解贫困户的生活生产情况和产业发展状况。核桃坝各组距离远、路途崎岖不平,山高路陡弯急,这几个风风火火走村串户的身影立即成为村里的一道“风景”。

“陈书记到我们村,第一件事情就是搞调研。每到一户,他都拿出本子,随问随记,像个学生,好认真。”核桃坝村村主任马祥富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哪家贫困户的娃要上学了,谁家有人要出去打工了,谁家有重病号……陈书记都记录得一清二楚。”

在7组马家山,一户低矮的土坯房引起了陈少勇的注意。了解后得知,这里住着孤寡老人王业芳,家里有一亩多地,平时靠种植玉米换些大米白面生活。村里虽然给她办了低保,但生活仍十分拮据。

从此,陈少勇就成了老人家里的常客。缺粮少油了,陈少勇自己掏钱给买;老人生病了,陈少勇陪着去村卫生室看。老人逢人就说:“这个新来的陈书记,不怕我家穷,不嫌我家脏,我打心里感激他。”

短短30多天的时间,陈少勇带领工作队走遍核桃坝11个村民小组,慰问了所有孤寡和五保老人,对全村597户1902人,163户贫困户530个贫困人口了解得一清二楚。

通过逐户走访调查,陈少勇深刻认识到,村民思想固化、没有产业支撑是贫困的根源。要拔掉“穷根”,最重要的就是发展让村民长远受益的产业,实现从“输血”变“造血”。

细思量,激活一方乐土——开动脑子想办法,甩开膀子搞产业,他为核桃坝村闯出一条产业脱贫路,让140多户贫困户摘掉“穷帽子”

“要让村子早点脱贫,让村民们早点过上好日子。”这是陈少勇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他看来,第一书记不能只当“指挥员”,还要当“战斗员”。

2016年6月底,陈少勇带领村两委会班子成员、产业发展能手和贫困户代表,去四川朝天区马家坝学习高山蔬菜种植技术。看到和核桃坝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一样的马家坝村民依靠高山蔬菜脱贫致富,陈少勇和去参观的人们深受鼓舞。回来后,几乎没经过动员,很快就在全村发展甘蓝600亩。

然而好事多磨。到了9月底甘蓝收获季节,一直很平稳的市场价却遭遇了滑铁卢——由之前的平均价格0.5元一斤降到了0.15元一斤。一时间,栽植甘蓝的村民怨声载道,个别激进的村民还把采摘的甘蓝背到村委会讨说法。

“那几天,陈书记愁得饭吃不下,觉睡不好,人都瘦了一圈。他说,我们挨骂没什么,可怕的是村民建立起来的产业发展信心和对我们的信任也许会给消磨掉!”说起那段经历,核桃坝村党支部书记刘全富唏嘘不已。

一边给村民宽心,一边四处联系销售渠道,陈少勇和马祥富、刘全富四下四川,一个月后,终于在广元找到了收购甘蓝的客商,而且价格也涨到了0.40元一斤。很快,村民的600亩甘蓝销售一空,每亩收入达到了3500元左右。

第一项产业虽然历经周折,但最终还是让村民尝到了产业致富的甜头。陈少勇和工作队队员、村两委班子成员乘胜追击,经过市场调研,制定了以天麻、木耳种植,土鸡、猪牛养殖为主的产业发展规划,村民发展产业的劲头一再高涨。

“没有陈书记的帮衬,哪有我现在的好日子啊。”想着陈少勇平日对自己的好,村民王兴武不禁失声痛哭。2016年,王兴武在陈少勇的鼓励下养了5000只土鸡,从购买鸡崽到养殖技术一手指导,除过成本当年就盈利5000元;2017年,王兴武纯收入3万元,年底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在陈少勇的带领下,核桃坝村种植天麻800亩,发展烤烟300亩、桑园300亩,栽植高山蔬菜300亩,养殖土鸡30000只,出栏生猪1500头……2018年,村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143户530人顺利脱贫。

办实事,紧抓第一现场——放开胆子跑项目,挑上担子与民干,修路、修移动基站、引水工程、低压线路改造,他让核桃坝组组相连,让村民与外界便捷沟通

核桃坝背靠四川省广元市的朝天区,山大沟深。2018年之前,还有6、8、9三个村民小组是不足一米宽、在山林中时隐时现的羊肠小路。90户500多村民居住在山头上,日常出行全靠双脚,运输东西靠人背畜驮。大山阻隔了村民与外面的联系,山里的农产品无法转换成资源优势。多少年来,修通一条致富路是村民们的梦想。

村民胡守明还记得,之前没有通路,他种植的椴木木耳丰收,遇上阴雨来不及烘烤,只能烂在地里;因为修房建材运不进来,请人把100斤重的河沙背上山要付30元的工钱,修一间房要付出修二间房的代价。

村民的艰辛深深地印在了陈少勇的脑海里。今年初,在陈少勇多方努力下,6、8、9组村民期盼已久的通组水泥路动工修建。5月底,3条全长7.4公里的通组道路全面建成,三个组的村民欢呼雀跃。

因受地理条件限制,在陈少勇去核桃坝担任第一书记之前,全村还有三个组的村民没有安全用水。修通了路,陈少勇赶紧着手引水工程,他一趟趟往返于市县发改、水利部门,今年8月,那三个组没有安全用水的情况成为历史。

而在核桃坝的3、4、5、7组,架设的电线杆还是多年前木头做的,电压也很低,晚上拉开电灯,桌子上还得再点一根蜡烛才能勉强看清。陈少勇又四处奔走,争取项目资金,改造了四个组20多公里的低压线路。

“我们村4、5、6组离移动基站太远,接收不到本地的通讯信号,村民接收的信号是四川的,而且很不稳定,手机装在身上成了摆设。”村主任马祥富说:“完成了水电路的新建、改造,陈书记累得够呛,我们都劝他先歇歇,但他说现在是信息时代,如果无法与外界沟通,那我们就会落后!”

于是,稍微休整了一下,陈少勇又马不停蹄地联系移动基站的建设。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11月,一座移动基站在核桃坝建成,全村11个组用上了宽带。2018年10月20日,陈少勇被汉中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优秀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

他走了,没留下只言片语——他给亲人留下了太多伤痛。他的身后,核桃坝村的干部群众正一往无前与贫困抗争。在核桃坝村父老乡亲的心里,他走了,但他还在……

2018年12月12日下午1时,天空飘洒着雪花,阴冷阴冷的。在核桃坝村委会的院子里,正在召开贫困户政策宣讲大会。因那天水管被冻住,陈少勇连午饭都没吃,饿着肚子给参会村民讲解了产业扶持、健康扶贫方面最新政策。

下午3时会议结束,陈少勇又把村组干部留下,安排了第二天的工作;而后,村党支部书记刘全富与陈少勇商量村上党建工作。下午5时30分,陈少勇看天渐黑,就对刘全富说:“老刘,你先撤!”

“没想到,这竟成了陈书记留给我们的最后一句话....”刘全富泣不成声。

12月13日,当陈少勇突发疾病离世的噩耗传出后,闻讯赶来的村民们哭成一片,全村人都不愿相信,他们的陈书记就这样离去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3组组长黄桂兰不会忘记,陈书记说话永远是轻言细语、面带微笑。2017年4月,她只是随口说了一句想种植藤椒,陈书记就到处联系,最终在朝天区马家坝瞅好了树苗并帮她运回来。

“你听,这是陈书记12号开会的讲话,我用手机全程录下来了,本想回去好好吃透政策,没想到....现在我是想听又不敢听,听到他的声音,我就难过。”黄桂兰边说边抹眼泪。

在县天保办公室主任刘丽眼里,陈少勇隐忍而坚强:“唉,说起来,陈书记一生真是坎坷啊。2012年,他15岁的独子意外去世,对他的打击太大了,几乎一夜白头。从那之后,他就拼命工作来转移痛苦,先后在《绿色中国》、《现代园艺》等国内林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2016年单位派驻第一书记,他也是主动请缨。”

“我勇娃命苦啊,他爸爸去世时他才6岁,他懂得给我分担,上学后每天回家都帮我干活……”说起儿子,陈少勇86岁的母亲老泪纵横:“他是我几个子女中唯一考上学分配工作的,我本来由老大赡养,但勇娃说他有工作,日子相对要好过些。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由他们两口子照顾。”

至今,妻子李兴梅回忆起丈夫时仍止不住呜咽:“12号那天下午5点多我给他打电话,他说村上会议刚结束,还没顾得吃饭。我就说你年纪也不小了,一定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桌子上还有上次给他带的鸡蛋,要他煮几个吃。出事后我到核桃坝去看他,发现他房间炉子上还有几片烤焦的馍,这就是他吃的最后一顿饭啊.....”

陈少勇走了。他用两年的时间演绎了一场带领当地百姓脱贫攻坚的壮举,他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扶贫事业!一名共产党员真挚而又坚定的誓言,还在那片用深情和汗水浇灌的土地上回响着……

新闻推荐

宁强大安镇强化排查案件线索

宁强县大安镇党委始终保持惩治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高压态势,通过强化队伍建设、突出重点领域排查、强化干部的协作三举...

宁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