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南油巷 □朱文杰

西安晚报 2018-12-16 04:54 大字

南油巷东口尔雅 摄南油巷的商铺尔雅 摄

南油巷位于西南城角,其西北方向是唐皇城的顺义门(西门),东南方向是含光门,因之民国时也曾称其为含光里。这里是唐代长安皇城内“大社”、“西郊社署”所在地,“大社”即社稷,是古代祭祀土神、谷神的地方。

两头有门楼的独特巷子

南油巷成L型,近三百米长。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南油巷两头还曾有过街阁楼,在西安老巷子中比较独特。

南油巷朝东通双仁府,路口曾有一座门洞式建筑八卦楼庙。这段拐向东的小巷子曾叫八卦楼巷西路,直通西城墙根。后来朝西不通了,余下半截巷子并进了南油巷。朝西不通的拐角处有大庆制药厂,建于1965年12月。这里上世纪五十年代是个大坑,有家小型工厂,最初加工一些纸箱、包装品之类的产品。后来变成一家小型修理厂。

南油巷北口接西梆子市街,路口有乾隆年间建的门洞式过街阁楼叫玉皇楼,1957年破损严重、快倒塌时被拆。北口内一百多米处朝南有一小坡道朝下通四知村(今迎春巷),朝东有一条巷道进深有三五十米,有两户住家,这条路朝北又拐向西梆子市街。家住南油巷15号的东壁先生,1942年生人,比我年长六岁,他告诉我,解放后玉皇楼成了居民读报刊的活动点,五十年代拆时挖出了一本《金刚经》和历书,在他手中藏了多年,后被人借走而丢失。

南油巷朝北正对北油巷(现已消失)。南油巷、北油巷与东西向的大油巷形成十字路口,1939年出版的《西京市现有道路交通图》还这样标示。这三条巷子皆姓“油”,因这里设有敬禄仓油坊,清代时专供满城(今新城)王公贵族等食用。大油巷内有石碑,上书“敬禄仓油坊”。大油巷后来改名西梆子市街。

熟悉的巷子熟悉的人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家住在四知村,紧邻南油巷。我五姨家住南油巷,南油巷就成了我心目中最为熟悉和亲切的巷子。

我姨夫刘克俭是西安第一批去北京学习培训的电车司机。我五姨叫师淑贞,上过西北艺专(西安音乐学院前身)音乐系,家中有把三弦,后来我姨给了我。1969年我曾拿到工作的地方铜川,这把三弦是我自学音乐最早接触的乐器。我五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在钟楼邮局工作,我最早攒邮票的集邮经历就是在我姨支持下,从上小学二年级(1957年)开始的。我后来学音乐,1970年进铜川歌舞团,还任过乐队队长;集邮上我现在是陕西省集邮协会常务理事,撰有专著《邮票上的美丽陕西》,主编集邮类文化散文《集邮年华》《国家名片上的丝绸之路》等,干成了一生中最光彩的事,这全得益我五姨的支持。

我五姨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老大刘亚非,老二老三刘亚军、刘亚民和女儿刘亚琦都在西安市邮政系统工作。我们来往紧密,经常相聚。其中老大亚非对南油巷的一些老人、旧事十分熟悉,可以说了如指掌,一说起来滔滔不绝。刘亚非跟我说:“南油巷2号院住过西安市一中的老师张学文,是张艺谋的舅舅。张艺谋的母亲是医生,还给我看过病。一次我得了皮肤病,张学文老师知道了,就说你去交大二附院,我姐在皮肤科当大夫,我去后张阿姨给我开了药,一抹就好了。”他还说解放前在西安开有多个钱庄的大富商谢文卿,住双仁府51号院,这是一座有四进院子的深宅大院,典型的北方四合院,解放后谢文卿的几个儿子兄弟分家,他的二儿子谢作楷分到西院,把门开在南油巷,成了南油巷6号。

在我五姨家住的17号院子里,住有夏家什字小学的老师王俊业,我初中上西安市27中时正好插入王俊业老师教的班上,而王俊业老师的儿子王志强,是我甜水井小学的同班同学,我至今还保存着我们俩和几个同学1961年的合影。

17号院子门口街对面有个自来水管子,是我小学时和母亲抬水的地方,来这里抬水需经一条又长又陡的土坡窄巷子,得走好长一段路呢。

南油巷是我上甜水井街小学时的必经之路。巷子中我的同班同学不少,有张绍康,还有程长禄、郭大虎、张薇、王志强等。同学中的程长禄,是个残疾人,他家上世纪七十到九十年代在南油巷正中间开了个小商店,是这条巷子里最早开的商店。他孙子陈思源上幼儿园时开始学唱秦腔,四岁时唱秦腔上过陕西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春节戏曲专场晚会。

南油巷的大户人家

南油巷紧挨四知村有条小坡道,其南边第一个门楼是19号院,里面住着我敬重的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张永禄先生。

张家是西南城角这一片的名门望族,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张永禄家上一辈兄弟多,其中最有影响、名重一方的是张茂茹,民国年间西安的一位著名文化学者,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曾任国民二军胡景翼部的军需处长。西安最早的位于钟楼附近的明星电影院,就是他创建的。

张永禄老师的父亲张寿芝是一位抗日烈士,1938年参加西安战时行政人员训练班,11月18日日本飞机轰炸西安,他被炸牺牲。说起父亲的遇难,张永禄说那时他才两岁,弟弟刚过百天,爷爷、奶奶身体不好,支撑一家十几口人生活的重担一下都落在大伯身上,劳累加上忧伤,大伯在一年后也病故了,从此,家里陷入了困境。为了生活,他母亲起早贪黑磨面,在张永禄10岁时,就累得得了肺病去世,张永禄靠年迈的祖父母拉扯大。张永禄说:他当年学历史,就是要记住日寇欠下的血债。

和我有交往的张家后人有四五家:张茂茹的孙子山水画家张正是我的朋友,四知村一道巷有我小学同学张永福,白鹭湾南头有张永仁、张永亮,永亮还是我下象棋的棋友,南马道巷有张永恒,是我西安市27中的校友。我小学同学张兴林娶了张永恒的妹妹张谊,我住白鹭湾对门的学友王继还和张永禄老师是“连襟”。我是通过王继学兄结识了张永禄老师,并得到他赠我的几大本著作,他主编的《汉代长安词典》《唐代长安词典》,成了我案头需要经常查阅的重要工具书。

南油巷还住过我弟弟朱文斌的同班同学、山水画家雷龙璋。雷龙璋听他父亲讲过,他们雷家在清末民初时是西安城内的名门,陕西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张凤翙将军少时,曾和雷家祖辈交谊深厚。他们家在西安是最早用上电灯的人家之一。

家在南油巷9号的孙新元,1931年12月生于西安,研究美术史论,擅长雕塑。1953年从西北艺术学院(今西安美术学院前身)美术系毕业,后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从事陈列设计及历史画创作,并进行古代美术考察和研究。他所取得的艺术成果,在陕西美术界影响甚大。他的兄弟孙纪元也是一位著名雕塑家,是中国较早研究敦煌艺术的陕西人,他主持创作的“敦煌印象”系列艺术品在海内外艺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孙新元祖父孙亭寿为清末进士,曾在陕西宁强、汉中任职,后到西安。其父亲孙铭权民国年间曾在陕西省财政厅从事过财会工作,后又转到梁家牌楼一学校当语文老师。

南油巷5号还住过一位陕西红拳的高手李时恭。幼年时李时恭随陕西红拳宗师“鹞子高三”习过武。我小学同学张兴林、李兴中上世纪六十年代曾跟他学艺。兴林说:师父李时恭对陕西红拳传统套路娴熟掌握,六七十年代经常带着弟子在西安南门里练拳。他一生习武,终身未娶,随母亲一起生活,母子相依为命。师父为人和善,爱扶弱帮困,助人为乐,谋生手段以糊顶棚、刷油漆、粉刷为业。关于糊顶棚,那可是技术活,李时恭师父无疑是这方面的“老艺门”,虽艰苦却自得其乐。

新闻推荐

宁强政协为乡村振兴建言

本报讯(通讯员冯云)近日,宁强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赴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昭化县和成都市郫都区,考察学习四川乡村振兴工作经验...

宁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