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第五届道德模范巡礼 邢建民:拍出“幸福照”捐出无私爱
本报记者 汪曼莉
9年,17万公里,1045个家庭。
邢建民的梦已成为现实。
为了圆梦,71岁的西安市民邢建民从2007年开始,自掏腰包,走遍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68个区县和乡镇。“我要为中国56个民族拍摄各民族全家福。”邢建民说,民族全家福象征着中华民族大团圆。
一个装衣物的大皮箱,一个装着3台相机的设备包,是邢建民每次出行的全部装备。绝大多数时间里,他独自一人带着这重逾40公斤的装备上路,一走就是一个多月。
2013年11月,为了寻访神秘的独龙族,邢建民在完成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的拍摄计划后,独自搭乘中巴车,溯江而上。“早上6时多出发,走了12个小时才到达云南省西北端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乡。沿途右边是崇山峻岭,左边是怒江峡谷,狭窄的山路上行车很困难,很多路段还发生了垮塌。”邢建民说。
一路舟车劳顿,到达丙中洛乡后,邢建民草草歇下。第二天一大早,由当地群众引路,邢建民又跋涉30多公里,辗转来到当地小茶腊村。他在那里拍摄了数十位身披独龙毯的村民全家福,以及独龙族“纹面女”的珍贵画面。
当地的怒族、傈僳族村民听说从陕西来了个民间摄影家免费给大家拍全家福,也纷纷要求拍照片。邢建民二话没说,拿出相机,给这些不同民族的村民都拍了全家福。其中一张照片展现的是当地5个民族的群众围在火炉旁,载歌载舞的场景。“这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和谐相处的美好生活。”邢建民对这张照片特别满意。“还有一张,是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拍的。有一个多民族通婚、四代同堂的大家族,一家人里有瑶族、苗族、汉族、水族、布依族5个民族。”邢建民说。
一路走来,邢建民坐过飞机、火车、轮船,也坐过马车、驴车、牛车,北至东北鄂伦春族,南至海南黎族。每完成一处拍摄,邢建民就留下对方的电话和邮寄地址,承诺一定会邮寄照片。到2015年全部行程拍摄完毕,邢建民已经自费冲洗了2万余幅照片邮寄给拍摄对象。
“尊敬的邢爷爷,您好!我叫周良翠……今年我成功做了手术,谢谢您的资助。我不会忘记您对我的期望和关怀。”
这是宁强县青木川镇九年制学校学生写给邢建民的几十封信件中的一封。拿着信,邢建民眼眶有些湿润。
2008年,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邢建民在电视上看到灾区的状况后,就坐不住了。不顾老伴的反对,他扛上相机等设备,来到宁强县。在拍摄之余,邢建民看到一群穿着校服的中学生围坐在一起。他上前一问才知道,他们中有些同学的家因地震被毁,有些同学的亲人已经不在了。听到这儿,邢建民立刻安慰他们,鼓励其要继续上学。随后他立即给老伴打电话让寄两万元钱。“其中一万元给那十几个学生当学费,另外一万元,我捐给了当地学校。”邢建民说。
正是因为邢建民的捐助,青木川镇九年制学校设立了基金,专门资助困难学生,至今已有100多个孩子受到了资助。“我给这个基金命名为‘胡杨助学基金\’。胡杨根深叶茂,据说一千年不死、一千年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我希望这个基金能够持续发挥作用,给更多需要帮助的困难学生提供更大的帮助。”邢建民说。
如今,邢建民的希望正在落地生根。“这几年基金的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孩子受到资助。有的孩子受过资助,在大学毕业就业后,回过头来继续捐助,我特别高兴。”邢建民说着,眼中泛起了泪光。“孩子们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回报。爱心有了传承,我做这个事值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查林刘小云)宁强县安乐河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积极组织干群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该镇镇村组层层签订责任...
宁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