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志智双扶促脱贫提志强智奔小康 宁强县建立志智双扶基地助推精准脱贫

汉中日报 2018-01-17 12:07 大字

本报通讯员 陈捷 “拔出贫穷根,浇灌智慧水”“人穷志愈坚,致富路更宽”……来到位于宁强县汉源街道办二道河村的食用菌产业扶志扶智基地,迎面就是一幅幅醒目的扶贫宣传标语催人奋进,而眼前一座座食用菌大棚更是连绵不绝,每座大棚都“挂牌营业”,悬挂着入园贫困户的信息卡。

该基地于2017年5月正式运行,已投资400余万元建成钢架食用菌大棚约60亩。基地试点推进“政府+企业+金融+基地+贫困户”的扶贫模式,采取政策支持、企业筹资共同建设生产种植大棚,龙头企业宁强县万信食用菌产业开发公司负责菌袋生产、技术指导、产品回收,银行向贫困户发放产业发展贴息贷款,贫困户入园免费使用大棚设施种植。同时为确保入园贫困户稳定增收,企业实行保利润回收,让贫困群众低投入、零风险创业。

“我们与贫困户签订了协议,贫困户以3元/袋的价格购买菌袋,我们按市场行情回收,香菇价钱越好,贫困户收益越大,如果香菇跌价,我们也按最低4.5元/袋回收,保证贫困户纯利润1.5元/袋以上。”基地负责人张分队介绍。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强心 扶贫重在扶志。该县找准症结,让产业带头人和致富榜样现身说法,引导贫困户现场参观、学习,激发群众主动脱贫、自我“造血”的热情,激活贫困群众自我奋斗的内生动能,不等不靠苦干实干,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燕子砭镇绿竹村贫困户刘明伟回乡创业,认真学习了香菇栽培技术后,现在已是基地的技术员。“等到技术完全熟练,我还要回老家带动周边更多的贫困户发展食用菌。”刘明伟说。

近年来,该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成熟的栽培技术优势,面向全县推广袋料香菇种植,县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对全县产业发展进行奖补。截至目前,18个镇办124个村3280余户农民参与其中,带动贫困户1151户。

扶贫必扶智输血更造血 扶贫必扶智,治穷先治愚。为帮助贫困群众掌握更多实用技能,宁强县依托龙头企业、扶志扶智基地,采取惠农政策、技术培训、结对帮扶等措施,培训了一批乡土人才、致富能手。

“让贫困户入园,我们会手把手给他们传授技术,学到技术以后,让他们再回到村里,指导村民发展食用菌,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张分队表示,产业基地将致力于打造成培育食用菌技术骨干的“黄埔军校”,要让更多的食用菌人才从基地走出去。近年来以“万信”为首的食用菌龙头企业每年举办培训40多期,培训贫困户达2000人次以上。

“产业扶贫基地建到了我们贫困户的心坎上,我们在这里不仅免费学习香菇种植技术,还能领培训补助。”巴山镇王家沟村贫困户郑国清脸上溢满幸福。

“这一批短期培训的贫困户,在基地学习3个月,结束之后还要进行技能考核,凡是过关者每人每月发5000元培训补助!”工作人员韩圆圆介绍说,基地计划每年筛选有种植意向的贫困群众30户来基地带薪培训,技术熟练的还会留下来担任技术员。

截至目前,该基地已入驻贫困户50余户,户均发展袋料香菇10000袋以上,每户最低收益15000元。基地通过土地流转100余亩,贫困户优先高价流转土地并在棚内劳作,贫困户可获得800元/亩的土地租金及80元/日的工资性收入。据了解,该县食用菌产业已覆盖18个镇办,2017年全县新发展袋料香菇4041万袋,椴木香菇1368架,建成100万袋以上示范园区6个,年产量可达3.24万吨,产值达3亿元。

新闻推荐

女孩患罕见疾病 省妇联帮扶救治

本报讯(记者赵丽莉)“你们看,我的腿能伸直了!”1月2日中午,在西安红会医院小儿骨科住院部的病床上,13岁的小萍看到那么多来看望她的人,兴奋地掀开被子让大家看发生在她身上的奇迹:她患国际罕见的“摩固综...

宁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强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