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打造打造 “主心骨”摘掉摘掉"贫困帽 " ——宁强县[四带四帮四引领]扶贫模式调查

陕西农村报 2017-09-04 10:41 大字

本报记者 姚远 文/图

宁强县有贫困村107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8739户,55420人。如何把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出来,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力军,县委组织部经过多方调研论证,探索出“四带四帮四引领”产业扶贫模式。

“四带”党员干部成“领头雁”

宁强县巨亭镇赵家坎村贫困户吴天明,在村支部书记王彬帮助下,从县信用联社贷款5万元,购买15只种羊发展养殖业,今年羊群已扩大到200多只,产值12万余元。

宁强县提出党员干部要“带头聚合力、带头做示范、带头破难题、带头转作风”,要求党员干部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心骨。

记者走进汉源街道办石墙院村,党员致富带头人赵永跃,自己富裕不忘乡亲,他带领周边18户贫困户,给赊欠种猪430头发展养殖业,并保价回收商品猪,让大家都能致富,还聘请40位村民到蔬菜大棚就业,人均年工资2万余元。

燕子砭镇沈家坪村党支部书记沈国才,把红心猕猴桃作为“一村一品”产业,带领群众种植猕猴桃,并在树下套种甘蓝等蔬菜产业致富。

“我们要甩掉贫困村帽子,光靠传统的种养业不行,必须发挥地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沈国才说,沈家坪村发展红心猕猴桃、银杏、烤烟、高山蔬菜、中药材等2000余亩,产值达450万元,人均增收3000元。

宁强县成立种植、养殖等专业合作社329个,吸纳6224名党员成为社员,带头发展庭院经济产业项目,党员入社人数超过了社员总数的70%以上。

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建设的加快,激发了农民的创业热情。截至目前,该县建成优质核桃园23万亩,年销售核桃达7000吨以上,产值达1.5亿元;在舒家坝、胡家坝等镇建成百亩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园6个,产业覆盖16个镇,167个村4120户,年产值达到2.65亿元。

“四帮”解决脱贫攻坚现实难题

“棚里香菇朵朵,林里核桃结果,圈里小猪撒欢,地里魔芋成片”。这是宁强县巨亭镇流溪沟多数农户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群众利用房前屋后的闲散土地和林地,发展庭院经济实现脱贫致富。

流溪沟村村主任王兴华是村上发展庭院经济的代表,靠着庭院经济脱贫致富。在房屋周边种植核桃、天麻、柴胡、魔芋,每年产出1.5万袋香菇,每年出栏300多头生猪,年纯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

近几年,流溪沟村70%以上的农户参与庭院经济,农户少则年收入两三万元,多则十多万元,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要做好规划,提供资金支持、技术保障,打开销路市场,庭院经济才能又好又快。”巨亭镇党委书记陆翌告诉记者,他们镇多数贫苦户都发展的有产业,但涉及资金、技术、销路等后顾之忧,而县上推行的在贫困群众中开展“帮规划、帮资金、帮技术、帮销路”这一模式,解决了脱贫攻坚中的最核心问题。

“四引领”党支部成拔寨“先锋”

宁强县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方面的作用,紧抓“引领思想观念转变、引领社会风尚转变、引领致富模式转变、引领基层组织发展”四个引领,基层党组织站到脱贫攻坚的“阵地前沿”。

由村支部牵头,成立“支部+公司、支部+合作社、支部+协会、支部+基地、党建+招商+贫困户”模式,引进汉中金穗农业科技公司、陕南荣晨名贵中药材公司等企业,引资5000万元,建成百亩脱毒马铃薯育种基地,羊肚菌等136个党建促脱贫产业示范园,基层党建助推扶贫党支部11个,带动贫困户350户脱贫。

巴山镇围绕“党建+旅游+贫困户”的发展思路,精心打造石羊梯田油菜花海、关口坝千亩高山蔬菜生态产业园区、麦子坪百亩野菊花沟、大坪山千亩高山草甸、关口坝苏维埃政府及军械所红色文化等旅游景点。

小庭院来了外地客,这是宁强县把丰富的旅游资源同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家生活等资源融合起来,吸引外地游客来度假消费,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186.7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2%、22%。

新闻推荐

“变脸”宁强7岁男孩:我希望站在更大的舞台上为更多的人去表演

李良文晗与老师刘涛练习基本步伐和手势。本报通讯员黎德华文/图2017《非常6+1》城市海选——汉中站圆满落幕!经过4场海选、晋级赛,宁强7岁的小选手李良文晗凭借川剧绝活——变脸成功入围,即将走...

宁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强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