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打造“主心骨”摘掉“穷帽子” ——宁强县推行“四带四帮四引领”开启扶贫新模式系列报道之一

汉中日报 2017-08-04 12:41 大字

本报通讯员 李长波 陈捷7月27日,宁强县巴山镇石坝子村的贫困户杜天安拿着今年中蜂养殖的第二笔收入,高兴地合不拢嘴:“党员干部带着我们搞产业基地,引导我们种上了蔬菜、中药材,养上了土鸡、蜜蜂,全村贫困户都有了自己的产业,好日子在后头哩。”这是该县把加强党建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行“四带四帮四引领”开启扶贫新模式的一次成功实践。

“四带”,让党员干部成为脱贫致富“领头雁”今年以来,针对贫困户有心发展产业却因自身因素成不了气候这一困境,宁强县提出了党员干部以“带头聚合力、带头做示范、带头破难题、带头转作风”为载体的党内帮扶工程,让党员干部成为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心骨。

走进汉源街道办石墙院村党员致富带头人赵永跃的有机蔬菜基地,只见大棚里一片生机盎然:绿油油的油麦菜长势正旺,一盏盏小红灯笼似的圣女果让人馋涎欲滴。

看着占地近210亩的近百个大棚,赵永跃自豪地说:“我的蔬菜用的都是农家肥,是把周边养猪场的粪便运来发酵作为肥料的。”今年二月,赵永跃和二郎坝镇、巴山镇签订了100万元的烟草专用肥和马铃薯育种专用肥订单,他的“立体绿色农业”对周边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大了。

自己富了,赵永跃没有忘记周边的邻里乡亲。为帮助周边乡亲们一起富起来,他给乡亲赊销种猪,没技术的,无偿上门给指导,等到生猪出栏缺销路的,他又

以最低保护价回收商品猪,仅去年一年,他就给周边18户贫困户赊销种猪430余头。针对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赵永跃邀请他们到大棚工作,今年上半年,他总共聘请40余人到大棚工作,人均工资两万余元。

在巴山镇高桥村委会主任张少伟的红心猕猴桃基地,翠绿的猕猴桃藤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前几年一直面临孤军作战的窘境,我就和本村的王洪绪商量,各自成立一个合作社,把能人大户和贫困户都拉进来,大家抱团取暖。”张少伟说。2016年11月,他们的西秦、向阳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相继成立,发展成员61人,其中贫困户7户,种植基地2处,种植面积达100亩。

下一步,他们将借鉴石坝子村‘支部+基地+贫困户’经验模式,免费向自愿发展产业的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计划带动贫困户50户,流转土地200亩种植猕猴桃,丰产时产量可达40万斤,产值达400万元,为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0个。让贫困户在合作社干活挣工钱、流转土地挣租金、现金技术入股分红利,预计年收入达1.5万元。

“四帮”,让产业成为脱贫致富的“源头水”

“要做好规划,提供资金支持、技术保障,打开销路市场,庭院经济才能发展的又好又快。”巨亭镇党委书记陆翌说,他们镇多数贫苦户都发展的有产业,但涉及资金、技术、销路等后顾之忧太多,而县上推行的在贫困群众中开展“帮规划、帮资金、帮技术、帮销路”这一模式,解决了脱贫攻坚中的最核心问题。

禅家岩镇岩房坝村生态植被好,蜜源种类丰富,养蜂历史悠久。该镇因势利导,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培育技术骨干,组织党员干部、养殖能人到甘肃、四川考察学习养蜂技术,举办中蜂养殖技术培训班3次,同时联合西安众天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0余万元购买中华蜂240箱,在岩房坝村成立了中华蜂养殖示范基地,组建了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禅家岩镇有养蜂户210余户,养蜂3000多箱,带动贫困农户养蜂850余箱,户均增收5000多元。

今年5月,大安镇大渔洞村的的乌鸡、土蜂蜜、木耳、香菇等土特产卖不出去,愁坏了依靠这些赚钱的114户贫困户。这一情况被包扶大渔洞村的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的扶贫干部知道后,他们以文配图的形式编发了一条朋友圈动态,被他们北京的同事、朋友刷爆。很快,大渔洞贫困户的1000只乌鸡,400斤土蜂蜜,385斤椴木木耳、香菇被北京的顾客订购一空,价格高于当地市场价,每户要比在当地销售多挣近1000元。

宁强县加大财政扶贫资金帮扶力度,组建村级扶贫互助协会53个,广泛吸纳贫困群众入会,及时发放产业发展贴息贷款,解决贫困群众生产资金短缺问题。2016年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668万元,扶持5064户贫困户发展产业,户均增收8000元左右。

四“引领”,让支部成为攻坚拔寨“急先锋”

要想脱贫致富,必须有个好支部。今年以来,宁强县紧抓“引领思想观念转变、引领社会风尚转变、引领致富模式转变、引领基层组织发展”四个引领,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坚强战斗堡垒,站到了“前台”,居于脱贫攻坚“第一线”。

该县、镇、村三级都明确了扶贫开发“第一责任人”党委书记抓什么、“直接责任人、具体分管领导”党委副书记做什么、“具体责任人”党支部书记干什么;坚持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做法,以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为突破口,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今年由村党组织牵头,成立“支部+公司、支部+合作社、支部+协会、支部+基地”等基层党建助推扶贫模式党支部就有11个,带动贫困户350多户。

原巨亭镇流溪沟村党支部书记杨义荣上任伊始,就从转变村民观念抓起,他和支委会成员组织成立了精神文明、科技兴村兴家、老龄工作等4个协会,统一村民思想,鼓励村民通过发展产业脱贫致富。挨家挨户动员村民发展袋料香菇产业,通过10多年的努力,流溪沟村的香菇袋料栽培规模扩大到了年产120万袋,全村净产值跃升至200万元。在流溪沟的带动下,袋料香菇产业逐步辐射到其他村组,目前巨亭镇年种植袋料香菇300余万袋。宁强县绿态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在流溪沟成立,会员遍及县城以北6个乡镇,新建6个冷藏库房。

目前,宁强县成立种、养殖等专业合作社329个,吸纳6224名党员成为社员带头发展庭院经济产业项目,党员入社人数超过了社员总数的70%以上;建立了“支部+旅游+贫困户”模式,相继建成了石羊栈梯田界碑广场、巴山夜雨石刻、古三泉县遗址等景观节点,集中推介草川子、天坑、九台观等一批景点,扶持贫困户带头兴办农家乐,全力营造“村富、景美、业兴、人和”的美丽乡村风景线;建立了“党建+招商+贫困户”模式,先后引进汉中金穗农业科技公司、陕南荣晨名贵中药材公司等企业,引资5000余万元,全县相继建成百亩脱毒马铃薯育种基地、羊肚菌等136个党建促脱贫攻坚产业示范园。

新闻推荐

患者家属不慎丢失钱物宁强民警及时追回

本报讯(通讯员郭天平刘炳林)7月31日,宁强县大安镇石窝金村村民贺某双手捧着一面写有“扶危解难,一身正气”的锦旗,来到了该县公安局汉源派出所,把锦旗交到了民警手中,眼含感激的热泪连连道谢。7月23日,贺...

宁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