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李汉荣方英文

汉中日报 2021-11-02 09:22 大字

不久前我才搞明白,过去老以为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的两院院士全都住在北京,其实我错了,他们分布在各省各市,甚至在偏远的荒漠草原、山林江湖。假如设置个中国文学院,那么生活在秦巴山深处的汉中盆地的李汉荣,肯定是中国文学院院士之一。我的意思是,作为杰出的诗人作家,李汉荣显然处在中国文学第一方阵。

李汉荣与我同庚,都属狗。见面不多,几乎全是在我来汉中的饭桌上,频频碰杯,无所不谈,十分对脾气。照说两条狗几十年关系不错,应是一公一母才合常理;原因在于李汉荣诗文太好,我每见必读!他博览群书,古今中外,仰观宇宙,俯察草木,面对一条狗,或一只鸟,或者一泓溪流,甚至一堆垃圾,他都能写出不同凡响的境界、常人难以发现的奇异。如同高明的医生,对万事万物只须一点点小小的切片,便可写出诊断书,可谓见微知著、了然兴衰,于是文章就显出了宏大壮观的气象。宏大壮观这种美学,并非一定取材宏大江山、壮观人物,而是一种“智慧的发现”——老聃佛陀正是那样的智者。

在座有不少学问家,既然说到狗,我不由想起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里写狗,其观察一事一物也跟李汉荣一般专注。鸠老写狗啃骨头就挺详细的,说狗发现一根骨头,左右看看,没有危险了这才叼走,找一个安静地方卧下来,并不急着啃。狗拿爪子敲打骨头,通过敲打声来判断最薄脆的部位,以便下牙。为了一点点有营养的骨髓,狗是不惜时间做功课的。作家掌握了素材,教授拿到了课题,也不要急着动笔,不妨借鉴狗的做法,先拿捏把玩一番,选个好的角度。突破口选好了,等于成功了一半。

李汉荣作品究竟有什么意义呢?这正是今天研讨会要回答的学术问题,各位马上要各抒高见,大家相互聆教获益。我个人的看法是:李汉荣作品写出了全球化现代化这一大时代里,人的苦闷孤独感,传统农业文明日见夕阳残照,于是出现了普遍的焦虑与精神漂泊感。就是说李汉荣写的是他自己,也正因此而恰好共鸣了我们大家。即此可见,李汉荣的作品具有经典的品质。

李汉荣的作品常被选入教科书,或考试题,说明什么?说明他是典范的汉语言作家。如今互联网时代,自媒体繁荣了极多极多的业余诗人与作家,加上市场化后有钱有权就能任性出书,文学的门槛大为降低。这当然有好处:文学的基座扩展了成千上万倍,有利于托举起文学的高峰;不好处也很明显,优美的汉语言被任意作践,且不要说司空见惯的文理不通了,这是颇让人伤感难过的。在此大背景下、大比照里,李汉荣的文字尤其显得稀罕可贵!他是汉语言的忠实“走狗”。

这得益于汉中这方宝地,汉朝源于此,汉语言因此而冠名。生活写作于汉语言故乡,可谓上天偏爱李汉荣,李汉荣也着实没有辜负这个偏爱。严格讲李汉荣和我一样,都是业余作家,端的编辑饭碗。不过对于读者而言,他们只认作品,从来不问专业还是业余。李汉荣长期编辑《汉中日报》副刊,经其高手编辑发表的各类文章无以计数,语言上尽善尽美,近乎无可挑剔,润物细无声中辅导了大量作者。我读汉中作家的作品,尤其青年诗人作家的作品,常常惊叹其文采飞扬、雅驯美好,或许都与李汉荣的编辑熏染有关吧!

汉中是陕西文学重镇,上世纪七十年代王蓬就暗度陈仓,亮旗帜于中国文坛。我了解的汉中优秀作家诗人,比如刁永泉、张正国、贾连友、张芳、丁小村、周吉灵,比如吴梦川、宁慧平、刘昱村、伍宏贤、马世明、骆志庆、刘建,比如虽年长而大器晚成写得很好的何振基,比如文学研究家评论家李宜蓬、李锐、李青石、宫臻祥、雷勇等等专家,是陕西理工大学人文教育的骨干……创作与评论作为文学的两翼,如同汉中能造大飞机一样,汉中的文学也才飞上了如今的高度。

但要恕我只能报名少量,多是因为吃过饭的朋友,容易直观想起名字。看来文学,也还是要隔三差五的请吃个饭的好。文学是让眼睛吃饭,吃饭是让肠胃文学,二者缺一不可。经过这次研讨李汉荣文学作品的活动,我知这是李汉荣唯一的一次研讨会,我相信这是汉中文学的一个节点。由此节点,汉中文学定然重开新宴,质量与数量必将同步提升。

(方英文,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书画院院士。有各类作品五百万字,著有长篇小说《落红》《后花园》《群山绝响》等。散文代表作有《种瓜得豆》《短眠》《偶为霞客》等。)

新闻推荐

爱国卫生人人参与 改善环境共享健康

10月28日,汉台区东大街道办事处开展健康教育宣讲活动,市中心医院医生应邀为该办东大社区群众进行健康知识宣讲。图为宣...

汉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汉中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