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医养在汉中”多维度精细化高精尖发展 汉中市召开政府政协联席会议小记

各界导报 2021-01-20 06:37 大字

□ 记者 谢昊天 康斌

1月12日,汉中市政府政协联席会议召开,委员们围绕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截至2019年底,汉中市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的21.2%,老龄化率高于全国18.1%、全省18.12%。”汉中市政协在通报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及调研情况时说,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聚力打造“医养在汉中”城市名片和“真美汉中、康养福地”特色品牌,结合实际情况,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截至2020年8月,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413个,床位32442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40.2张。在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方面,已建成76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1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和1189个农村互助幸福院,覆盖率分别达到32.07%、62.71%。

“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和突破,但总体来说,居家养老事业发展仍存在重视不够、理念不新、服务单一等问题,与群众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汉中市政协委员、市巾帼养老家政服务中心主任周胜芸建议,探索建立养老“宣传日”,加强养老事业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关注、关心、支持、参与养老事业的氛围。同时,政府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业的扶持力度,继续加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互助院建设,实现90%的覆盖率。

“目前,从事居家家政服务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少,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普遍存在。”周胜芸建议,通过本地院校开发养老服务专业,建立奖励激励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业发展。

目前,智慧汉中建设得到了初步发展,促进了汉中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智慧养老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赋能养老服务,改造传统养老服务方式、管理办法和商业模式,是适应现代信息科技和老年人需求所产生的新理念。”汉中市政协委员、市智慧城市建设局副局长赵建荣建议,加快智慧汉中建设进程,构建全市养老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全市统一的养老专题数据库,用互联网、移动物联网等技术,构建全市统一的智慧养老云服务平台,对各种养老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优化配置,做大汉中养老产业链,推动“医养在汉中”多维度、精细化、高精尖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要将养老服务业发展纳入全市‘十四五’总体规划和幸福产业规划。”汉中市政协委员、陕西理工大学副教授丁锐建议,保障养老服务建设用地和服务场地,尤其应以汉中市全国长护险试点和全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契机,摸清底数,鼓励社(厂)区将闲置办公场所和老年服务设施无偿或低偿向社会力量提供,撬动更多民间资本投资养老产业,高质量开展社会化养老护理服务。

自2016年省、市政府提出《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后,汉中市在实现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的无缝对接、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医疗卫生服务方面作了有益探索。“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医养结合政策体系、监管评价缺乏。”在汉中市政协委员、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亢西看来,汉中医养结合的成效还不明显。

“制定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协作的长效协作机制,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的无缝对接。”亢西建议,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以签约、托管、对口支援、合作共建等形式开展合作,进一步整合医疗、养老、护理和康复资源。同时,建立完善以机构为支撑、社区为平台、居家为基础的护理服务体系。引进第三方专业护理机构入驻社区开展业务,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民营医院及具有医疗资源的养老机构兴办护理站,为周边养老机构和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以医养结合的“医养”质量,达到健康养老的“康养”目的。

新闻推荐

智慧汉台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园跻身省级示范园

本报讯(通讯员李飞张依)近日,省委网信办会同省发改委、省工信厅公布全省首批省级数字经济试点示范名单,汉中市智慧汉台数字经...

汉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汉中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