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泡,面如乐器的武器
城固县博物馆内景。
尖顶铜鍚。
青铜泡看起来具有装饰作用。
(下)
□强雯文/图
壹 青铜泡加身,保护之用?
如果青铜泡是武器,那么也是轻攻击、重防御的武器。换个角度看,这些其实是被分零的盾。青铜泡是镶嵌在战士、将军的马甲上,对腰部、胸前、肩部等重要部位进行保护。
带尖顶青铜泡的自然有杀伤力,谁靠近我,谁就会被扎伤。而透顶的似乎是方便用绳子来链接。至于用途,可以是防御,也可以是祭祀。
众所周知,在原始战争中,相对于进攻性武器,铠甲是比较有保护和防御性的武器。从动物有韧皮厚甲得到启示,把兽皮等披在身上,或者用藤条编成片状遮蔽身体,以避野兽或敌人的攻击,这就是最原始的甲。从兔皮、狐皮、虎皮等都作为保护衣而存在。在青铜器时代,金属铜被大量开采,它更坚硬,寿命更长,青铜的极致发挥力,也多多少少让人们对青铜有了崇拜之情。除了用于武器制造的青铜盾、青铜刀剑外,也开始出现了用青铜铸造的装饰性配饰。这种装饰不仅是好看,更应该赋予其某种神秘的力量。君王得借助青铜造型,达到上通神灵之威、下达民众所服之功。加上商周帝王极力要通过一些神秘的力量来延长他的国祚,那么青铜泡看似是一颗螺丝钉,其实上它正在发挥着巨大的杠杆之功。
这些被分散的盾在人体之外,保护血肉之躯,也让人比较灵活地可以舒展身体。钢铁战士,虽然全副武装用青铜甲胄来保护自己,毕竟行动不太便利,稍显笨重,而青铜泡加身,虽然不能保人万无一失,但是确实在灵活性和保护性上取了一个折中。贰 可如钹敲打,音乐之用?
再细想,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奏乐呢?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但是猜测一下,并不是没有可能。
那么作为音乐之用,青铜泡又是如何奏响的呢?
在商周时期,青铜器编钟,就是最为著名的乐器。大型祭祀活动中,它几乎担任了首席主唱的角色。
用于祭祀、仪式的表演性舞蹈,是劳动过程中自然产生的,而又被后人不断提炼成艺术。地理上,汉中与巴蜀接壤处,春秋战国以来,汉中就与巴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与巴文化有关的出土文物,就可见一斑,汉中出土的青铜面具,与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就有某些相似性。
在出土文物中,验证到商代巴族的一支曾经活跃在汉中,而巴人善舞,也是有传统的。“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图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这段见于东晋年间《华阳国志》中的描述,也佐证了地域文化的交融、碰撞,它们非常自然地流转在艺术中。
而巴人的战歌、战舞也多少影响到了陕西以及中原地带的文明。
青铜泡从殷商到汉代,都有出现。
时光流转,在汉乐府中的“巴渝舞”里,经过一些文人、乐师的编撰、润色,流传在后世的有《矛渝本歌曲》《安弩渝本歌曲》《安台本歌曲》《行辞本歌曲》等,矛、弩本身就是冷兵器时代常见的武器,以此为主题的巴渝舞蹈,自然和兵器、战争脱不了干系。巴渝舞蹈中的一部分就是战舞。
在1973年勘探发掘的琉璃河燕国墓地墓葬内,考古发现的青铜泡多有“匽侯舞”“匽侯舞易”“匽侯舞戈”字样的铭文,这也说明了青铜泡与音乐舞蹈、武器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舞武用具,是古人用舞蹈的方式来鼓舞士气,表现战争,也就是说,它们是有强烈导向性的舞蹈,是有政治意图的。不管青铜泡是作为其中舞武用具的一部分,还是独立成舞,都是身份鲜明的道具。
其实,青铜泡和民族打击乐器中的钹极为相似。在古代,钹称为铜钹、铜盘,民间称“镲”。两钹相碰撞产生“哐啷”“呛——呛”的声效,是很有节奏感的打击乐器。如今,中国、外国乐队中都使用。
千百年前,能歌善战的古人们,兴之所至,是有可能让青铜泡撞击发出音乐生效的。
如果不作战,不祭祀,不跳舞,成堆的青铜泡又如何收拾呢?试想一下,有没有一种可能,成串的青铜泡挂起来,风吹叮当,飘摇作响。仪式感、艺术感十足的小型兵器,晾挂在一起,就像列阵步兵般,有肃然杀魂之感。
殷商时代的青铜泡,似乎很遥远了,在一大堆出土的青铜器中,它几乎被忽略,从形体到意义上,它都不是青铜史上的主角,然而正是这种犹如小老百姓的青铜泡,见证着历史更微妙的所在。
细心观察,时至今日,青铜泡仍旧在我们生活中若隐若现,它成了艺术家的低调奢华道具。青铜是纯铜加入锌与镍以外的金属所产生的合金,一些艺术家会借鉴青铜泡的造型,用现代黄铜或青铜做媒,均匀地镶嵌在墙面上,制造神秘的冷峻感,在一些展馆、书院等文化场所偶有所见。更个性的人,会在自家书房或客厅里弄一面青铜泡墙作为装饰。
雕刻时光,青铜恒远。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今年以来,建设集团汉中分公司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紧盯工期目标不放松,以扎实可行措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动力。据...
汉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汉中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