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区已平稳度过主汛期 城市排涝设施建设仍需加快 本报记者 李弋戈 实习生 张彤
“中心城区内涝最恼火的是‘七下八上’!”市住建局副局长宋雄解释说,“就是七月下旬和八月上旬,汉中中心城区部分路段积水的风险性最大,但今年主汛期汉中市中心城区基本未发生内涝。”
苦于地势和暴雨天气原因,解决汉中城市内涝问题难度极大。汉中中心城区南北高中间低,汉江穿城而过,近年来暴雨天数趋多,大量雨水汇流,导致城区河水倒灌,内水无法排出。同时,城市开发建设范围不断扩展,城市建成区内已无相当规模的蓄洪、滞洪区,城区大量可吸纳雨水土地被用于楼房道路建设,增加了暴雨径流量。城市排洪渠压占淤积现象较为常见,排洪能力进一步降低,加剧了内涝严重程度。
2011年7月两次强降雨就让不少市民记忆犹新:北一环、东一环、前进路、南北团结街等多处路段严重内涝,积水最深达1米,造成城市主要交通瘫痪,多处房屋进水受损。
为加快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市委、市政府把城市排涝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重点工作,逐年增加资金用于排洪渠道、雨水管网、排涝泵站、综合治理等城市防汛工程建设。宋雄说:“改造东西排洪渠,依托打通断头路加快建设城市综合地下管廊,外导‘荒水’、内疏‘涝水’,变防水为治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心城区内涝隐患。”
近年来,汉中市科学编制了《中心城区排水防涝专项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雨污分流项目建设计划》;2000年后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开始全面采用雨污分流,中心城区累计建设雨污分流管道约340公里,逐步形成现在的“五沟三渠、两河一江”的排放体系;2013年完成了城市东排洪渠改线工程建设,近年来先后打通了望江路、梁州路等排水主管道,新增城市排水管道约30公里,并按照雨污分流建设思路,完成了铺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汉宁西路、南大街南段、金华路截污干管、龙岗片区跨濂水河污水干管埋设,形成了完整的沿江截污系统。
随着城市防汛建设和排涝能力的不断提高,中心城区内涝点已由2012年的26个减少至现在的16个,中心城区内涝风险大幅下降。
市名城办副主任李朝说:“海绵城市的建设为城市内涝综合整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让我们认识到了雨水也是非常宝贵的水资源。”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市住建局城建科工作人员张睿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滨江湿地公园内的小水系虽是人工水体景观,但没有一处是做过水泥硬化的。”
在城市新区建设中,汉中市通过生态水系和人工措施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自然渗透净化和人工水系景观为一体的海绵综合体。在旧城改造项目中,通过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等措施,对公共建筑、市政道路等设施实施改造和建设。今年以来,滨江东路、北大街、劳动东路人行道改造工程先后完成。截至目前,旧城区一半以上道路完成了透水砖改造铺设,铺设透水砖面积约50万平方米以上。
“城市排涝设施建设对缓解中心城区内涝问题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现在城区部分路段出现的是积水现象并非内涝,基本在三小时左右就会退去。”汉台区城区防洪办公室主任陈玉梓告诉记者,城区排水防涝工作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它同城市建设的步伐是同步的,即使东西排洪渠改造、城市综合地下管廊建设、老城区改造都完成了,“汛前安全检查消除隐患、对排水管进行清淤疏浚、加大雨天道路和市政设施的巡查监管力度,汛期多部门联合全力做好应急处置,还会是我们每年都要做的工作。”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徐立生)9月3日,中国移动陕西公司一行到汉中公路局就“智慧公路”建设和5G“公路高边坡地质灾害点监测预警”科...
汉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汉中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