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日僧雪村友梅的连云栈道之旅

汉中日报 2020-08-19 09:15 大字

梁中效

继隋唐中日文化交流的高潮之后,宋元之际进入第二个高峰,中日禅僧成为最主要的文化使者。日僧雪村友梅的连云栈道之旅,是日本学者中第一位用汉语书写蜀道自然山水与人文风光的汉学诗人,对蜀道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

雪村友梅,名友梅,字雪村,自号幻空。生于日本正应三年﹙公元1250年﹚,雪村大约十岁左右,成为去日本传法的元朝佛学大师一山一宁的贴身三侍童之一。一山一宁据中国典籍“岁寒三友”之义,赐予三侍童为“友松、友竹、友梅”之号,从此“雪村友梅”之名伴其终身。

受其师一山大师的影响,雪村敬仰中国文化。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十八岁的雪村友梅入元。元世祖忽必烈之后,元日之间的战争虽然结束,但在互不信任的特殊背景之下,雪村友梅被当做间谍,“一例刑籍,囚于霅川之狱。”于1313年2月,被流放到京兆府﹙今陕西西安市﹚,软禁于郊外的翠微寺。在日本的文化知识界都有一种浓郁的长安情结,日本学者川合康三甚至说:“长安就是一颗历史的种子,早已种在了日本人的文化基因里。可以说,每个日本人都有一个长安梦。”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雪村,很向往长安,被流放到京兆府,是不幸中的万幸。在长安期间,雪村结识了多位僧俗朋友。他很尊敬长安城的隐者松庵老人,在《松庵》诗中说“长安有叟名松庵,萧然环堵南城南。”尽可能地游历了大雁塔下的慈恩寺、石瓮寺、鹿苑寺和蓝田辋川的王维故居等大唐文化遗存。到了1316年(延祐三年),雪村遭谗言,再次被流放到四川成都。遭此打击,他并未沉沦,大概在延祐三年的秋天离开长安,西行经雍城(今陕西凤翔县),由宝鸡入连云栈道前往汉中。

雪村过了渭河边上的宝鸡,告别关中平原,进入秦岭山地,踏上连云栈道,在汉中褒城鸡头关出栈,进入汉中盆地。此时已是初冬季节,他后来出川在重庆“閴岩”,写有《閴岩总兵》三首,其中回忆了他在汉中褒城“鸡头关”的情形。这是一首赠与当地“总兵”的诗,时间是满天霜雪、芦花飞白的深秋初冬。“鸡头关上逢今日,正是村僧入蜀初。出蜀又当渝水别,它山相会更何如。”这里的“鸡头关”在古褒城之北,关口有大石状如鸡头,故名。“自此入连云栈,最为险峻。”是进出连云栈的门户。证明雪村在深秋初冬之时走出连云栈北栈道,到达汉中盆地,然后经盆地西端的古阳平关进入金牛道,过剑门关到成都。他的《病枕织长句谢石桥发药》诗云:“半年蜀道历艰险,寒热相攻痁正作。耳黑面黄肢体枯,头疼目眩频呻呼。何物小儿巧乘隙,欺我万里形骸孤。挤排不去廿日余,连颠傲死难枝梧。移床侧枕酒家墟,主人欢饮忘甘茶。天生我命有时苏,未必逝者如斯夫。君问囊中狼虎呕泻药,何似雪山肥腻香草纯醍醐。”其生病之时有可能在汉中度过,“酒家”主人救护了孤独无助、面黄体枯的雪村,使他大难不死,继续前行。这样,从初秋离开凤翔,经宝鸡踏上蜀道,过汉中到成都,大约用了近半年的时间,正所谓“半年蜀道历艰险”。后来他被赦免,1328年元文帝鉴于雪村的人品学问和曲折人生,赐其“宝觉真空禅师”的称号,他又返回翠微寺担任住持。

雪村友梅是蜀道史上第一位用汉语书写蜀道的外国佛教高僧与文化学者。他是东亚文化圈中第一位考察蜀道汉唐文化遗存并切身感受汉唐文化精神的外国学者,是日本学者中第一位用汉语书写蜀道历史文化的人,早于后来声名显赫的竹添进一郎。目前可知元代至少有三位外国人的蜀道之旅,并有文字记录:第一位是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他大约在1276年到1278年间由大都经蜀道前往云南。第二位就是雪村友梅,他于1313年至1326年,在蜀道沿线生活了十余年。第三位是韩国古代著名诗人李齐贤“曾于延祐三年(1316年)夏末,奉命代高丽忠宣王至成都、峨眉进香,因而有蜀道之行。”因此,雪村在马可·波罗之后、李齐贤之前经行连云栈道,给我们今天保护栈道文化遗产,开发栈道文化旅游资源留下了一份厚重的文化遗产。蜀道春秋

新闻推荐

这样不行!十字路口“圈地”跳广场舞

本报记者朱媛媛实习生吴嘉玮广场舞是时下广大群众,特别是中老年人喜爱的健身运动,但在娱乐健身的同时,也要避免扰民,更要注意...

汉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汉中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