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镇怎样念好产业经 —汉台区汉王镇产业扶贫报告

汉中日报 2020-08-04 08:38 大字

本报通讯员 武明兴 李彦明 汉王镇是汉台区最偏远的一个镇,地处秦岭南麓浅山丘陵区,全镇总耕地面积2.83万亩,旱地占57.6%,原来有14个行政村中,85%是贫困村。既没有特殊矿产资源,又没有区位优势,水资源匮乏,扶贫难度非常之大。然而,他们通过创新产业发展路径和管理模式,逐渐走出贫困泥沼,展现出了欣欣向荣的一面。2018年全镇贫困村全部脱贫,2019年该镇被市上评为扶贫攻坚先进单位。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初始阶段,汉王镇基本处于“传统订单+散种散销”的松散生产模式。当时部分接受“传统订单”的农户,虽然能获得较为稳定的收益,但仍然存在着产品质量标准认定分歧、合同履行率不高等问题。种植品种多年得不到改良,遇上冻、涝、旱等恶劣天气,收益无法保障。“散种散销”的橘农对产品销售比较粗放,较好的年份每斤橘子也就卖1元左右,如果经过清洗、选果、打蜡、包装附加值就会大幅提高,一般可以提高50%。由于农户生产过程中无法形成集约化、规模化,在销售环节上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总是在“最后一公里”的地方出现问题,收益难于提高,2016年全镇的人均年收入仅仅为6921元。

面临上述问题,该镇聚精会神地念好产业发展经,激发了全镇农户的内生发展动力,经营品种也由传统的粮油、橘柑生产扩展到蔬菜、养殖等多个产业,经济效益得到快速提升。自2016年以来,全镇的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汉王镇也从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镇变成以果蔬产业扶贫的样板镇。

念产业发展之经,走产业发展之路,汉王镇从三个方面创新产业扶贫脱贫模式,赋予贫困户自我造血功能,保证脱贫的稳定性和长效性。

——推行龙头企业引领、村组搭台、农户唱戏的产业结构模式,创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汉王镇面对产业发展难题,对农户、村集体、农业企业三方面采用“1+14+N”模式构建了农业产业联合体,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最后一公里”的有效对接,促进了农户及贫困户的收入增加。

产联体模式中的“1”代表具有引领作用的“农业龙头企业”。2019年3月,群干村成立了产业联合体龙头企业——汉中市华凯祥农业公司。该公司多方筹集资金300余万元,建设了汉王黄花菜深加工生产线和汉王果蔬加工仓储物流中心等产业服务实体企业。这些产业服务实体不但满足了全镇农产品深加工需要,还辐射到汉王镇毗邻的武乡、城固文川等地,成了更大范围的农产品集散中心。

产联体模式中的“14”,代表在前期产权制度改革中成立的14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这14个合作社调动村内的农业资源,按照本村实际的种养殖经营能力,接下产联体发布的各种农业子订单后,以同样的方式将子订单分解到本村农户手中,统一组织收购。

产联体中的“N”代表汉王镇辖区内的“所有小农户”。今年,镇产联体与四川等蔬菜加工企业签订了豇豆销售合同,给14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下达了600亩的豇豆种植收购订单,这些订单经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分解后涉及农户700多家。仅此一项就有全镇六分之一的农户收益。

——实行统分结合、抓重点、促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抱团发展产业增收

近年来,汉王镇通过产联体统一谋划,先后投资657万余元,实施了5个批次31个集体产业发展项目,新增花卉种植500亩、猕猴桃种植500亩、虾稻300余亩。在红星、繁荣、牛尾、白庙等10个村建成“果园种植示范基地”,种植桃、李、杏等杂果1000余亩,并在果园套种奶油南瓜、无筋豆、西瓜等果蔬,推广立体化种植,按季节压茬推进,有效实现了规模效益,补上了初期产业发展的短板。牛尾、七曲、黑庙等10个村抱团发展黄花菜产业1200亩,并通过产联体进一步加强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有力解决了农产品的销售问题。2019年汉王柑橘产业收购价格持续提高,订单数量较往年大幅增长,产品远销东北,还出口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产联体主动与农业企业、各类园区、电商平台和专业市场联系,为村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实施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份、农户变股东模式,走先赋值、再升值、再分配的路径

汉王镇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产业经营模式已全面推行。贫困户的收入也由原来的传统粮油、橘柑种植的单一性收入变成了多渠道收入,增加了土地分红、务工、集体效益分红等多项收入。2017年,红星村将全村土地入股到土地股份合作社,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建成了红星李子园、红星蔬菜园等多个产业园区。村上为了增加贫困户的务工收入,专门对27户贫困户实行了确保制度,即确保每户至少有1人在园区务工,每月至少20天,月收入1600元以上。3年来,村民年均务工量达3.4万人次,年均务工总收入为200多万元,仅此一项,就带动全村人均增收3500元。

群干村四组在2016年以前有8家贫困户,以前主要收入靠外出打工,后来他们成为股东走上产业化之路,按照村集体合作社的订单大搞种植、养殖生产,到了2019年,每户家庭纯收入达到5万余元,其中仅橘柑收入家家都在2万元以上。群干村三组的殷海涛原来是一户典型的贫困户,通过种植橘柑、黄花菜很快实现了脱贫致富,2019年他家的纯收入达到了7万余元。

新闻推荐

汉台开展思政课教师“练兵”

本报讯(通讯员王嘉彬)结合2019年全区思政课“大练兵”的成果,汉台区教体系统采用精品课展示、示范课引领、思政教师全员参加...

汉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汉中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