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男护朱旭东 孙亦涵:站好防控境外输入第一岗

汉中日报 2020-06-05 09:33 大字

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分流中心,孙亦涵为返汉旅客送上泡好的方便面。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何大龙 “对返汉旅客进行医学排查、转运、追踪回访,安抚他们的焦躁心情,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39天里,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的好转,防止“境外输入”成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6月3日,刚刚返回汉中的3201医院院前急救科男护士朱旭东、手术室男护士孙亦涵,向记者讲述了他们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站好防控境外输入第一岗的所经所历。

4月中旬,朱旭东、孙亦涵看到医院工作微信群里关于征集支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检疫工作人员的通知,便马上写下请战书,报了名。出于两名90后均有120急诊救助、转运工作经验,无家庭负担,具备性别优势等方面的考虑,医院最终将他们确定为出征人选。4月20日下午,带着家人和单位同事的关心、嘱托,他们到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并在完成交接、物品清点后,随即投入到了工作之中。可让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到达的当晚,就遇到了一个“难题”。

孙亦涵回忆起那天他接到一对从广东飞来,准备到汉中照顾住院老人的夫妻。可由于广东、陕西两地健康码信息不对称,未能及时更新的缘故,这对夫妻的健康码显示为红色,无法办理返汉手续,只能暂时滞留在机场的分流中心,等待确定健康码信息。而看到这对夫妻由于在飞机上没敢吃喝,不能离开分流中心,盼着早点返回汉中,显得焦躁、忧虑,直呼 “该咋弄、该咋弄”时,孙亦涵一边不停地进行安抚,一边给距离分流中心数米之隔,正在帐篷中值守的朱旭东打电话,让他送来方便面、矿泉水、被褥,首先解决其食宿问题。而直到第二天早上,送走这对经确定健康无异常状况的夫妻后,穿着厚重防护服的孙亦涵才精疲力尽地走出了分流中心。

谈到这些,朱旭东也打开了话匣子。他说,一名从云南返汉的日本人,由于汉语很差,交流不畅,自己只好一边利用手机上的翻译软件,一边同其在汉中的中国朋友通电话,进行相关信息的填写,查询14天的行踪轨迹,而仅填写资料就用了6个多小时。另外,在接待一位从英国返汉的留学生时,他的一句“欢迎回家”,就让女孩感受到了莫大的关怀和温暖。女孩抽泣着说“:我在英国的时候害怕极了。那里好多人都不戴口罩,学校的宿舍关门,我找不到住的地方,感觉要崩溃了。但当我看到了你们,就感到有了希望。”

采访得知,从4月20日到5月29日的39天里,朱旭东和孙亦涵克服了种种困难。每天吃盒饭吃腻了,就拿方便面换换口味;睡在居于两条机场跑道中间的帐篷里,飞机起飞降落的噪音,让他们难以好好休息;机场分流中心、汉中专班工作点的帐篷里不能用空调,常常让“全副武装”的他们汗流浃背,有时连呼吸都觉得困难;工作时,为了避免换脱防护服,再热再渴,也不喝水,再饿也坚持少吃东西。而这一切,只为对所有来往汉中的国内外旅客做到精准分流,无一失误。

现在,回到汉中的他俩,虽处于隔离观察期,但却依旧忙碌着——继续回访、追踪经手的境外来往汉中人员的行动轨迹;打电话,询问经手的境外来往汉中人员的健康情况;不定期地向疫情防控部门汇报相关工作。而提到这些,两人说,只为站好汉中防控境外输入的第一岗。

新闻推荐

汉台区入户排查“三个三”实现问题全清零

阳光讯(记者任军)近日,汉台区充分利用最后有限的时间,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数据信息质量、人居环境整治和区45项、村60项...

汉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汉中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