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全家有信心脱贫” 汉台区残联帮扶贫困残疾人脱贫纪事
本报通讯员 高视惠 张莉英 结合脱贫攻坚工作,汉台区残联主动上门为残疾人办证,在残疾人技能培训、产业扶持方面精准发力,全面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
精准培训助力残疾人增收 “真没想到,我刚做完丝网芭比就有人买,听到客户的夸奖,我好有成就感。”宗营镇的小王激动地说。
“希望政府能长期为我们残疾人开办这样的培训班,既可以跟处境相同的兄弟姐妹在一起互帮互助,还可以学到挣钱的本领,为自己赚点零用钱。”这是区残联组织的手工编织培训班上,许多残疾人的心声。
残疾人是弱势群体,但他们也有正常的情感需求,他们渴望学到一技之长,参与正常生活。该区残联针对残疾人就业创业的特殊性,2019年在充分考察调研后,委托汉中金丝路技能培训学校举办残疾人手工编织、美甲和手机维修培训班。为实现投入小、见效快、做成后就能赚钱的目标,培训老师以“售卖品”标准严格要求每位残障学员。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员们完成的香包、竹编扇子、丝网玫瑰花等惟妙惟肖。该培训学校为学员提供原材料并帮助销售,残疾人每完成一件作品可赚取10元手工费。从微信公众号、朋友圈里看到残疾学员巧手织出这么精美的工艺品,社会爱心人士纷纷表示:“有多少,我们要多少。”现在,良顺藤编、琰然手工艺合作社、诸葛古镇三国手艺品店等商家,主动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
看着自家坡地上的柑橘长势喜人,汉王镇群干村残疾人老张脸上笑开了花,这是区残联邀请农技专家集中就柑橘种植授课后带来的效果。“去年,我们在河东店镇、龙江办事处、徐望镇办了3期200余人参加的实用技术培训。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产业助残扶贫,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劳动技能,让残疾人获得持续增收。”该区残联理事长李振华说。
去年以来,该区残联组织454人参加了农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150人参加了手工编织、美甲培训,50名视力残疾人参加了为期两个月的盲人按摩培训,既让残疾人掌握了实用技术,也为残疾人家庭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开辟办证“绿色通道” 残疾证是残疾人身份的唯一合法证明,是残疾人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和各项服务的重要凭证。
针对部分残疾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现实,该区残联主动进村入户,为贫困残疾人提供上门办证服务。区残联在全区10个有脱贫任务的镇办进行两轮摸底筛查,抽调鉴定医生组成3个残疾等级评定小组,采取“集中+入户”的方式,把办证服务送到每一户贫困残疾人家门口。对于必须依靠仪器检测评定等级的视力和听力残疾人,该区残联积极协调市人民医院开通绿色通道,随到随办。汉王镇光华村的文永全就是受益者之一。74岁的文永全耳朵失聪,老伴不识字,俩儿子常年在外地打工,文永全不懂怎么乘车到汉中,更别说到医院去做残疾鉴定。该区残联在市人民医院开通绿色通道后,扶贫干部领着文永全仅用了2个多小时,就顺利地办下来听力二级残疾证。 产业扶持让残障家庭信心倍增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落下。针对贫困残疾人家庭具体情况,该区残联对脱贫愿望强烈的贫困残障家庭进行重点扶持。2017-2020年,扶持273户建档立卡残疾人,为每户提供5000元产业发展资金,引导残疾人自主创业、脱贫致富。
大兴村六组建档立卡贫困户田春梅肢体二级残疾,公公常年体弱多病,儿子读小学,丈夫要照顾家庭,也不能外出务工。2019年,区残联了解到她家情况后,拨付5000元残疾人产业帮扶资金,鼓励田春梅和丈夫在家养牛养猪。她说:“我们自家养殖,政府还来扶持,全家人更有信心脱贫致富了。”今年,田春梅和丈夫脱贫信心倍增,养牛11头、猪6头。贫困残疾人田春梅自强不息养牛致富的故事,在汉王镇传为佳话。
截至目前,该区残联组织655名残疾人开展了种养殖、手工编织和盲人按摩等培训,为12600名残疾人实施了精准康复服务,为170户实施了家庭无障碍改造。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李怡然)4月29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二大队一中队的交警们在辖区各执勤岗点、校园周边、社区开展了电动自行车登...
汉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汉中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