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员杨丽萍的战“疫”春运
1992年,杨丽萍同大多数铁路职工一样,赶上最后一批内部招工。工作28年来,她一直奔波在铁道线上,列车线路有调整,但她工作一直是列车员。
杨丽萍最近火了起来,还得从一段10秒视频说起。
“我们已经到达武昌车站了,站台上空无一人,你妈妈在值夜班,这会在立岗……”1月23日晚11时49分,杨丽萍值乘的广州至汉中的K770/67次列车车停武昌站,杨丽萍下车立岗。这时,同行的乘警长、她的爱人周小弟走过来说,女儿打电话要求拍视频,看看“有没有听话”戴口罩。
第一次拍视频,杨丽萍不知说什么,只能由丈夫自导自演。该视频被网友发到抖音上,短短几天,100多万点击量,近6000人点赞,100多条祝福留言。
这些年,杨丽萍经历过98抗洪,2003年“非典”疫情、2008年雪灾和汶川大地震。17年前的“非典”疫情,是有提前预案的,口罩、手套、随车医生都配备齐全。然而,今年这次却很突然,当意识到要买口罩了,在广州的药店根本买不到。最后,还是爱人托人送来两只防雾霾口罩。
戴上口罩,作业标准上了“等级”。
1月23日,广州发车前,他们提前半小时到车库,给车厢内部消毒。发车后,原先一小时检查打扫一次厕所,变成了半小时一次。车厢清洁次数,也比平时多了一倍。提醒乘客佩戴口罩、车进站后不能下车,更是记不清有多少次。
这些天,他们尽管多次洗手,但根本达不到专家的消毒标准。
“我要保证66个铺位的乘客安全!”杨丽萍说,列车员工作很琐碎,一会碰笤帚、一会碰拖把,一会换票、一会整理被褥,好不容易坐进乘务间,屁股还没坐热,不是有乘客咨询,就是该到车厢检查了。
杨丽萍值乘的列车,沿途三分之一的运行时间在湖北境内,南去终点站是广州。按照防疫标准,应该佩戴手套,配备护目镜、防护服,然而,工作的性质根本不允许,只能多洗手“预防”。
武汉长江大桥,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桥梁。大桥位于武昌火车站西北方向,南去列车限速驶过大桥意味着即将到达武昌站。
哒哒哒,哒哒哒!65秒,列车减速经过1200米大桥。在平时没什么感觉,可在武汉封城第七天似乎有点不一样。
1月31日凌晨3时许,列车即将通过武汉长江大桥。杨丽萍突然想起前方武昌没有一人的站台,心里多少有些害怕。这时,她起身去检查厕所,清理洗脸间转移视线。
1月23日以来,他们车组多次经过“没人”的武昌站。从第二次起,大家不用下车立岗,风险大大减小。她利用20多分钟的等待时间,把四个卫生间和两个洗脸间清洗消毒一遍。
经历过“非典”疫情,她积累了一定的应对经验。但她清楚列车人员流动大,车厢又相对密封,稍有大意,就可能“中枪”。前年春节,她在值乘过程中高烧39.7摄氏度,在韶关东车站下车后,检查出双肺肺炎。
疫情有危险,但不能当逃兵,这是责任,也是一份情怀。
1月31日,列车返回汉中,一路上虽然仅有两名乘客,但她的工作一样都没有打折:消毒、打扫卫生、关注旅客需求。工作之余,她在微信朋友圈感慨道:1992年到2020年,这是我工作的最后一个春运,却以特别的方式开始,平凡的岗位即刻变成了“战场”,只有两名乘客的旅途,最终都会平安到达。
短短的几十个字,是一名即将退役“老兵”的心里话。
今年7月就要离开奋斗了28年的工作岗位了,她恋恋不舍:工作有时候很烦、很累、很辛苦,但她还想站好最后一班岗。
2月6日,杨丽萍开始又一个四天的旅途。一路上,有些区段甚至满员,她比平时更勤快。因为她知道,负责的16和17号两节车厢,其中一节是乘务人员休息车。只有严格做好消毒,才能确保40多名同事的平安。
这是杨丽萍的故事,也是万千铁路职工的集体塑像。在这次抗疫阻击战中,还有更多的杨丽萍们坚守一线,他们是实实在在的幕后英雄。
□本报记者 薛生贵
新闻推荐
当前,汉中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发生结构性变化,呈现出由输入型病例向本土型转化的趋势,防控形势更加严峻复杂。为有...
汉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汉中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