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养沁文,其作必兴 品蒋明翰其人其作《襟前尘》

汉中日报 2019-09-17 22:52 大字

陈婉君 喜获蒋明翰惠赠《襟前尘》。毛笔题字,浑厚明朗。蒋明翰,字维之,号励吾,汉台人。其文、史俱佳,是良师,在汉中中学教书卅年有余,34岁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

《襟前尘》涉猎文史哲知识甚广,精选文章颇有代表性。文笔亦庄亦谐,话题课内课外,语气时直时婉。对中国古典文学、文献语言学、中国历史学领域涉猎颇丰,对大语文的教学和研究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比如:在《教学研讨》一章,《滕王阁序》教学答问中,他精选了范晔《后汉书》中的论说,提出15岁非俗之辈陈蕃非常励志的一句话:“大丈夫处世,当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开讲。通过一个个典型详实的史料,陈述陈蕃不屑于洒扫庭除之俗事,胸怀激浊扬清之伟图,为天下人除残去秽,击破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之魔戒。其古事今讲的风格,颇有易中天《品三国》之范。讲解生动风趣,既有名士自风流的雅趣,又有“艰难险阻,玉汝于成”的责任担当。“谏争不合,弃节而去”、“为李固人品官德所感动,再次出山,拜为议郎。”何其潇洒!

这篇文章的选材,不仅给孩子们一个做人做事的范儿,也给那些做事瞻前顾后唯唯诺诺之流一记闷棍,自己内心认为对的就去做,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畏强权不辱没自己。

亦舒有言:“无论什么事,鞠躬尽瘁,均有限度,只能做到这样,如果还不够好,也只得作罢,怎可任人搓圆揉扁,尊严荡然无存。量力而为最好。”

在《名著释读》一章中,他以有理有据的史实解析了《高俅真相》。实在说,现在网络发达,大家对名著的了解大多来自影视作品。静下来读原著的人很少,难得如此深挖史料,还原一个历史人物真相的探索精神。我们耳熟能详的高俅,就是一个不学无术欺上瞒下的浮浪破落之徒,其名也被理解为其所长之物——毬。而蒋明翰从其“名”、其“传”、其“艺”、其“德”、其“官”、其“谜”、其“死”等7个方面高度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鲜明生动的活生生的形象。这种深挖《水浒传》的读史品质,给学生一个不达真相不罢休的探索精神。“我爱吾师,更爱真理”,这才是当代学子追求真知该有的态度。

“大语文”观认为:语文教育,是以人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为基点的,因此,语文教育不仅在于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同时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与人文修养。将其称作“全人教育”、“全人作文”。

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加大阅读力度、提高文化自信等方面的要求,无一不在激励学生向古人古文学习。那学什么、怎么学,无疑从《襟前尘》中可以见微知著。

语文是情智双修的学科。我国语文教学界的泰斗刘国正认为:语文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并不矛盾,“文”和“道”可以兼顾。“片面强调工具性和片面强调人文性都不可取,它们可以很好地融合。”蒋明翰在日常课业中讲“文”传“道”;课后著述中以“文”载“道”;平日里以“文质彬彬”之态释“师道尊严”。

在《历史探微》一章中从《为嘴伤心》《六味(位)地(帝)黄(皇)丸(玩)》等题目看,就会发现历史是多么有趣好玩。其实,治大国如烹小鲜,一碗羊肉汤惹出滔天大祸。他笑谈历史纵讲情理,有蒙曼副教授讲《隋唐演义》的气势。他的《襟前尘》在《人物论传》中《曹操的才华》一节里,讲到了曹操是第一个为《孙子兵法》做注,着实让人耳目一新。我听过易中天《品三国》等,也没有讲到这个重要的章节。可见,蒋明翰在史学方面的探究非常人所能及。

总之,《襟前尘》不是一本普通文史类图书,很值得玩味。它也可以作为语文教学的参考,因为富含文学精神、史学价值、哲学水准。蒋明翰在语文教学方面学养深厚,术业有专攻,其作定会在天汉语文教坛起到陶熔鼓铸之效。

新闻推荐

汉中消防支队做好火灾防控营造良好安全环境

本报讯(通讯员周莹)为做好社会面火灾防控,有效提高全市群众消防安全意识,营造安全和谐的社会消防安全环境,汉中消防支队结合实...

汉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汉中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