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谱写“农”墨重彩新篇章

陕西农村报 2019-09-06 09:15 大字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本报讯(记者 赖雅芬)70年来,天汉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百废待兴”,现在“百业兴旺”;过去“小城旧镇”,今天“最美城市”;曾经“温饱不足”,而今“总体小康”;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一幅磅礴壮美的时代画卷正在展开。

9月5日,记者从陕西省“奋力追赶超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70年来,汉中GDP由1949年的1.81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471.88亿元,人均GDP由96元增长到42754元;2018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0380元、10088元,双双进入全省第8,是1978年的94.7倍和75.3倍;城市建成区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初的6平方公里增长到95.5平方公里,人口由7万增长到92.7万;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谱写了“农”墨重彩的新篇章。

优化产业结构,开启现代农业“金钥匙”。改革开放以来,在绝不放松粮食生产,加快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引下,汉中市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林牧渔业全面协调发展。到2018年,全市粮食产量105.62万吨,较1949年的45.8万吨增长130.6%;生猪出栏245.51万头,较1949年的11.11万头增长22倍;水果、茶叶产量分别达55.7万吨、4.18万吨,分别较解放初的5400吨和50吨增长103倍、836倍;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能力大幅提升,畜、茶、果、菜(菌)、渔等优势特色农业在农林牧渔业产值中的比重达66.8%,农业内部结构更加协调合理,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

增强科技水平,抓住发展机遇“及时雨”。汉中科技水平的全面增强,大幅改善了农机装备条件,也代表了农业先进的生产力。到2018年,汉中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有效灌溉面积达143.7万亩,较新中国成立初增长了56.3%;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1%,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达92.2%,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全市有270个生产企业358个农产品获“三品一标”认证,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达20个,稳居全省第一。

实现深度融合,种好生产方式“改革田”。2018年末,汉中市土地流转面积113.3万亩,流转率26.3%;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园区191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6710个,家庭农场、职业农民从无到有,总数分别达1391个、6445个;在政策引导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下,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和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钱袋子”。2018年,汉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3.23亿元,是1949年的168倍,较十八大之前的145.56亿元增长了47.9%;一产增加值达205.47亿元,较十八大之前的142.29亿元增长了44.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088元,较十八大前的5283元增长了90.9%,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协调城乡发展,改善农村建设“新面貌”。70年以来,汉中市农业、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电村、通电话村达100%,通硬化路面村达100%,通宽带互联网村达80%以上;乡村教育文化事业快速发展,99.4%的镇有幼儿园、托儿所,100%的镇有小学,96%的镇有图书馆、文化站;农村医疗、养老、社保体系加快形成,100%的乡镇有医疗卫生机构和执业医师,48.1%的乡镇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城乡互动、城乡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了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

新闻推荐

汉中市着力提高农技员培训质量

本报讯(通讯员裴进伟)8月28日,市农业农村局召开市直各农业单位农技干部培训座谈调研会,市农技中心、市农科所、市畜牧疾控中...

汉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汉中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