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耕堂斋又一春 王蓬
王景元所著《半耕堂文辑》岀版问世以来,争相阅读,好评如潮。如今又推出新版,让人由衷高兴。景元憨厚真诚的笑容随即浮现,他自嘲半路岀家,如今修成正果,让人刮目相看,亦让人心生敬意。我与景元相交相识己30多个年头,1992年,我涉足蜀道,每每遇到疑难,便登门向景元讨教。其时我在市群艺馆,距景元居住的文化街很近。那时文化街实为市井,两边商幡招展,字号杂陈,沿街萝卜白菜、生葱大蒜。而景元家亦为民国乃至晩清沿袭下来的传统民居,土墙黛瓦,临街开门。正是这种充满烟火气息的市井味,让人少了顾忌,当时并无手机事先约定,只是乘午间下班景元在家时前往。我所以乐意向景元讨教,是其时在国家级大报《中国文物报》读到景元一篇《阎苍舒和“重修山河堰记碑”》,此碑1982年出土于我曾读书的河东店小学,引起我格外关注,文章由学校发现古碑残片谈起,经与《汉南续修郡志》对照,认定为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重修山河堰记碑》。于是又对山河堰,也即汉水上游最大支流褒水起源、流量,及从西汉萧曹修堰引水灌溉,历代至南宋对古堰的修葺,及乾道七年修堰的动因、施工、资金来源、效果作用都勾沉叙述的十分清楚。之后,笔锋一转,又谈及碑文作者阎苍舒生平阅历、任汉中知府期间政绩,最后,则对碑文书法做了评介。让人读完这篇文章,应该或想了解的向题全部清楚,还可用自己的经验补充理解,以增长见识。我于是关注王景元作品,先后在《西安碑林集刊》《古汉台胜迹》《石门》《衮雪》《书法》《可爰的汉中》等报刊见到多篇景元作品。感到景元作品无论题材大小、文章长短都有个显著特色,那就是叙述严谨,言必有据,有学人风范;再是詳略得体,言简意明,会写文章。比如刊于《石门:汉中文化遗产研究》中的景元所写《1875年:一支俄国探险队考察汉中古城》,首先题目就引人关注,文中把俄人来华背景、人员、目的、路线、装备及在汉中所到之地,并用新发现俄人当年所拍照片为依据,指出今日对应地点,内容详尽,让人一目了然。这样的文章既吸引读者,又能唤起人们对古城、对故乡的的关注,功莫大焉。
记得我每次去景元都在,他都言简意明地回答我讨教的事情。给我留下至深印象的是他对待历史、对侍古人、对待文物和学术向题有一说一、实事求是的态度,从不携古人或携资料自重,不妄议和菲薄他人,不故弄玄虚,不装神弄鬼,而持一种公正平和的姿态,这其实也是学人应有的风范。
那段交往,我发现景元有个特点:嗜酒。几乎每次去都见他在饮酒,几无例外。景元亦自嘲,不打扑克、不玩麻将,唯好这口,每日必饮,每餐必饮,多年如一日,并不更改,这倒与门外市井烟火十分合拍。这使我想起某书曾载蔡元培主政北大,常利用午餐时议事,面前永远是一壶温热的绍兴花雕,约六两,再是两片面包。但并末影响工作,尘埃落定,谁也无法否定蔡元培主政曾是北大最好的时期,且垂范后世。景元饮酒亦未影响他成为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的文博专家、书法家。而且据景元说一生从未生病,亦未进过医院,堪称奇迹,是否与饮酒有关,不能确定。但至少证明他天天饮酒并未影响健康。
随着与景元相处日久,了解到景元是文革前毕业的高中生,学业扎实,读初中时即在班主任老师、汉上书法大家徐毓泉辅导下研习书法,汉中又系古门石刻故乡,这使他极早便触及古城故旧。再是景元居家距西汉三遗址近在咫尺,古城古巷,浓郁底蕴,潜于心底,遇机勃发,是很自然的事情。他原供职剧团,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石门石刻继两宋、晚清掀起笫三次高潮,他参与筹备笫三届褒斜石门石刻学术研讨会,写出《浅谈石门石刻拓夲的传播》,由于史料詳实,视角独特,被《成都大学学报》(1989年1期)选发,引起文博界关注,经汉中文博元老郭荣章先生举荐调进市博物馆,由此开启了景元的文博生涯,正是这段人生的黄金阶段,他参与汉中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全程考察褒斜古道;筹办笫四届褒斜石门石刻学术研讨会;探讨曹操、张鲁在汉中的作为;研究陆游、晏袤对汉中诗词书法的影响;当市政协委员多次提案保护文物古迹;任副馆长组织开展多项活动……负责任、有担当、切实尽到职责。在此期间,笔耕不辍,写出各类学术文章70余篇,受到学界大家石兴邦、雒长安、马家骏、陶喻之等人的高度评价。景元取得如此成就绝非偶然,是刻苦学习、不断钻研使然。我至今不能忘怀是任乃强先生的《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及《水经注新译》等书,都是景元在书店购读发现特色告诉我的,我购之阅读受益匪浅,至今对景元心存感谢。不仅是我,汉中许多学人、甚至企业界友人都对景元赞誉有加。比如聂新春先生对《半耕堂文辑》的再版给予有力支持,这也是景元人格魅力所致。
如今,汇聚着景元半生心血的《半耕堂文辑》再版,作为多年朋友,我为景元高兴,也由衷表示祝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玉文)6月12日起,汉中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和市建筑渣土管理办在全市开展城市管理领域“夜查”专项执法行动...
汉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汉中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