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下“及时雨”收获“丰收果” 汉中市扎实开展农技员培训助力乡村振兴侧记

汉中日报 2019-05-25 11:13 大字

本报记者 周芳芳 通讯员 吴小明 裴进伟

484份调研问卷、42家实训教学基地、86家相关单位、105名走访对象、769人次培训学员……数字反映的是汉中市农技员培训工作取得的成绩。

肩负全市农技员培训任务的市农业干部学校,为推动农业科技的传播与应用,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学员为中心、以提升农技员综合素质为宗旨”,扎实开展培训,为全市培养精干、专业、高效的农技员队伍。据了解,从去年12月中旬开班至今年5月下旬结班,培训分13期9个专业进行,亮点纷呈、成效突出。

定位准、思路清,培训实施方案可操作性强

如何开展好农技员培训这一重点工作?培训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按照省农业厅的要求,该校积极推广农技员培训“陕西模式”,开展能干、能讲、能写“三能型”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同时,根据汉中市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现状及基层农技员在产业扶贫工作中的实际需求,在专业设置、师资配备、课程设计、完善制度等环节上,深入摸底调研、精心筹划实施。

面对新形势,找准定位才能明确方向。围绕产业开展培训需求调研,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该校领导带队,分两个小组对山区和平川各县区进行实地走访,掌握第一手资料,撰写了《农技员精准问卷调研报告》等5个调研报告;还征询汉中市各行业专家教授的意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制定实施方案,得到了省市主管部门的肯定。

在操作层面,分专业实施精准培训,在原有5个专业的基础上细化为9个专业13班;按需排课、因课聘人,课程设置充分考虑农技员培训的实际需求,并与各县区产业融合、农作物的时令结合,选用具有一定理论功底且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领军人作为讲课老师。选好培训基地,42家有代表性的产业园区用以参观学习、操作实训等。

模式新、措施实,培训工作有序开展效果好

“种植户的信任和认可,激励着我在平凡工作岗位上不断进取。”“我将继续用自己的技术帮助贫困户实现产业脱贫。”该校制作的培训美篇中,一个个充满正能量的榜样激励着更多学员爱岗奉献。

这只是培训效果的简单缩影。为促进培训工作提质增效,该校积极创新培训思路、培训模式等,使年度培训工作有序开展。

——创新培训理念。按专业确定培训内容,开设果业、茶叶、稻油、生猪养殖、农机、中药材、兽医与饲料加工、食用菌种植、蔬菜种植等9个培训专业,开办13个培训专题班,使学员学有所长、术业有专攻。

——创新日常管理。每期培训班都成立监委会、班委会和临时党支部等;每个培训班都建班级微信群;对培训现场进行全面监控、全程摄像,确保培训工作规范化。

——创新培训方式。在调研的基础上,请市农业系统知名专家参与课题选定;本年度增开了精准调研环节。培训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现场教学与实践动手操作、每日评优与综合考评相结合,培训后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回访等。

——创新教学改革。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2:8比例分配,围绕主导产业选择现场教学和实践教学点,邀请最美农业人宣讲先进事迹,每期根据学员情况开展农户帮扶,开展“人人三分钟”演讲比赛、经验分享交流活动,灵活运用案例和互动式教学等。

——创新师资配备。教师均为各行业各专业领域内带头人,本年度聘请省内首席科学家7名,涵盖农业科研、技术推广、教育和管理等类别。

制度好、细节足,培养农业科技合格人才

有方向就有动力。为使汉中市农技员培训工作上台阶、提水平、有特色,该校还出台了相关的培训制度,形成了13项培训环节并落实责任到人。

在实施中,以“培训与产业结合精准化、培训过程监管精准化、科技入户帮扶精准化、培训对象地点内容精准化、教师遴选精准化、培训考核及效果评估精准化和档案管理精准化“7个精准”为突破,形成了具有汉中特色的培训模式。

同时做足细节,强化宣传力度,营造浓厚培训氛围。通过制作美篇、彩视和电子相册,撰写各类通讯报道等,增强培训的影响力,在全市掀起了学农业科技助推产业发展的热潮。

洒下“及时雨”,收获“丰收果”。汉中市农技培训工作不断创新理念、方式、内容,培养出了一大批农技人才,为促进乡村振兴、谱写“三农”新篇章做出了贡献。

新闻推荐

黄牛跌落高速

本报讯(通讯员宋垠)近日,一头黄牛意外出现在西乡境内的十天高速上,令路面交通一度混乱。所幸汉中高速交警及时出警,与群众合力...

汉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汉中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