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铁路人经历的“飞驰”70年

汉中日报 2019-05-24 11:49 大字

本报记者 曹娜

?汉中火车站今昔对比(汉中火车站供图)

汉中火车站客运值班员张辰的父亲是一名车站安全员、爷爷是一名货运员,三代人经历和见证了汉中市铁路发展的三个时代,用尽责和奉献作为“传家宝”,用敬业乐群和忠于职守延续着浓浓的“铁路情”。而汉中铁路时代的变迁,也见证了建国70年的伟大成就。

老一辈铁路人“激情燃烧的岁月”

张辰的爷爷张克翻是名副其实的“老铁路”,陕西临潼县人,参加工作就在铁路战线上,一直到退休。那个时代的铁路人服务于蒸汽机车,煤是动力来源,全靠人力用大铁锹往机车锅炉里添煤,抡上一会人就跟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要保持火车不间断的行驶,就得两个人不停轮换着烧锅炉,一趟车跑下来,得抡上一两吨的煤。

“我父亲那时候在车务段干过很多个岗位,当过运转车长、助理值班员、调车员、客运员……阳安线开通汉中建站伊始,他就从临潼来到汉中,成为了原勉西车务段的一名货运员。”讲起父亲的故事,张世庆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他告诉记者,1976年汉中火车站建站,就已经是电力机车。用电力作为驱动能源的轨道机车,实现了新中国铁路机车的一次大跨越发展。那时候的汉中站广场外面全是稻田地,办公在油毛毡平房里,根本不敢想象现在这样的环境和办公条件。

“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这句俗话曾在过去的年代成为无数国家建设者的自觉选择。老辈们不辞辛劳,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并将这种自觉选择,传给了“铁二代、铁三代”。

改革开放后铁路建设中的挺拔身影

随着改革开放汉中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好了,走亲访友的人更多,铁路上的工作任务也越来越繁重。1982年,张世庆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在西乡马踪滩参加工作成为一名扳道工,名副其实的“铁二代”。张辰小时候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便是父亲在西乡工作的那些年。“我家当时在城固县,父亲在西乡山里工作。那时交通不便,一天只有一两趟出去的班车,路也不好走,父亲一个月最多能回家一次。聚少离多、连续多年不能回家过年,这是我儿时对父亲最深刻的记忆。”

“火车没有方向盘,变轨转头全靠扳道员。”这是人们曾经对扳道工作用的形象表述。人工扳道岔必须扳到所需要的位置,一分不能差,差一分也不行。稍有不慎,列车变道、挤压道岔设备,就会发生事故。每一次扳道,都是人命关天的事情,容不得分毫的失误,所以他的神经时刻处于紧绷状态。安全风险高,通宵夜班是家常便饭,户外作业不管酷暑严寒都必须坚守岗位,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随着铁路技术装备的不断提升,变轨工作自动化,人们只需要在电脑前操作控制台就可实现。安全系数变高,工作环境也更舒适。从蒸汽火车到内燃机车,再到高铁;从荒地、毛毡平房到现代化智能候车,汉中铁路的变化见证了新中国70年以来的发展巨变。

高铁时代客运服务的全新挑战

时光的轮盘走到了2019年,老一辈铁路人都已是华发丛生,而铁路世家的接力棒也传到了张家第三代人张辰手中。2014年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一毕业,她就到了汉中车务段汉中车站。客运岗位工作五年,她经历的最大变化,就是高铁开通后客流量剧增,工作量呈几何式加大:“高铁开通前,我们每天接待旅客也就七八百人,开通后现在每天客流量一万多人。我父亲那一辈的铁路工作者,把旅客安全送上车工作就结束了。但现在,从旅客进站候车到上车这段时间,一切事务车站都要做好服务,且要求更精细化、人性化,对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张辰告诉记者,生长在铁路世家,从小她经常见到父母亲人去上班的场景。但真正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几年,处理很多突发状况,才知道这个工作的艰辛与不易,理解了父母的恪尽职守:“做客运服务,尤其现在客流量增加,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记得有一次半夜一点,某次列车还有半个小时就要进汉中站,我接到车长联系,车上一名旅客突发疾病,呼吸困难有生命危险,需要立刻安排120急救车到车站。当时那名旅客是在卧铺车厢的上铺,无法动弹。车到站后我们跟医护人员立即上车,一起把旅客抬下来送到急救车上去医院抢救。我记得弄完已经是深夜,大家顾不上休息就得准备下一趟列车的接车工作。突发疾病、遗失物品、儿童走失……面对种种挑战,我对工作的重要性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我赶上了咱们国家最好的时代,见证了汉中从普通列车到精品列车的转变。旅途有终点,服务无止境,服务好每一名旅客,既是我的职责也是我的使命。”

汉中火车站时光流转中的变迁

汉中火车站从1976年8月1日正式建站,至今已历经43年。这些年,车站经阳安线,西与宝成线相连,东与襄渝线相连,长期为汉中市及毗邻的甘肃、四川等地百姓出行及物资运输发挥重要作用。“阳安铁路开通前,去西安要两天时间;阳安铁路开通及公路修建,去西安要十几个小时;西成高铁开通,让建站四十余年仅连接一条阳安铁路,日办理列车不足二十趟,变成现在日办理列车140余趟,节假日增加至160余趟。发送人从日均2000人左右至目前日均16000人;汉中至西安旅行时间也大幅缩短,从十几个小时变成一个小时十几分钟……这些数据既展示出了汉中市上下追赶超越的奋进之路,也显示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陕南人民的韧劲和活力。”汉中站政治助理陈燕说。

70年风雨兼程,老一辈铁路人为汉中铁路的建设和运输奉献了青春和热忱,新一代铁路人又扛起了发展腾飞的旗帜。2017年12月6日高铁开通前夕,车站进出站检票闸机投用,19部扶梯直梯投用,售票机全部升级为蓝票磁质车票打印机;售票厅及负一层自助设备增加至10台,车站旅服综控系统,消防综控,站台上水升级为自动控制上水。年底12月31日,还投用了进站口人脸识别实名验证闸机投用,车站科技智能化服务不断升级,新增自动服务设备不断增加。从1976年至2019年,从蒸汽机车的大气磅礴到高速铁路的风驰电掣,从40公里的踽踽而行到300公里的奔逸绝尘,汉中铁路人传承理想,用理想与信念为画笔,勾勒出一篇浓墨重彩的精神图谱。

新中国成立的70年,是国家飞速发展的70年,也是中国铁路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70年。汉中市从“天堑”到“通途”、“追赶”到“领跑”、“走得了”到“走得好”、“仰视”到“引领”、“引进来”到“走出去”,展示了70年来中国铁路的飞速进步、巨大成就及美好前景,也是建国70年伟大成就的一个缩影。七十年沧桑巨变,前所未有地激发了国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更坚信中华民族将搭乘滚动的车轮奔向更加美好、幸福的明天。

新闻推荐

汉中举办2019年隐形矫治论坛

本报讯(记者王新华)5月17日,“汉中市2019年隐形矫治论坛”在汉中市口腔医院举办。来自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西安交通大学...

汉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汉中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