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为哪般? □辛有光

淮河晨刊 2019-04-10 07:19 大字

由我国京剧名伶孟小冬饰演三国时代蜀国丞相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京剧《失街亭》这出传统剧目,十分动人,舞台上诸葛亮一招一式、一字一句地挥泪痛哭,常常让观众同悲戚,感染得热泪盈眶,为一代名将马谡之死甚感惋惜!

马谡,字幼常,祖籍襄阳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南),是三国时代蜀汉侍中马良之弟,诸葛亮与马良在朝中关系十分密切。《三国志》本传载:“亮年长,良故呼亮为尊兄耳。”后马良殁于夷陵之战中。诸葛亮失去马良,十分伤心,从此把更多的关爱代注到其弟马谡身上。说到马谡,他聪明好学,自幼熟读兵书,早年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嵩太守等职。

刘备死后,在诸葛亮辅佐阿斗刘禅主政之后马谡成为其帐下参军。作为一名参军谋士,马谡在帐内踱踱方步,出谋划策应该说是十分称职的,早在征讨南中的时候,马谡就提出过“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战略谋划,使得这次出征蜀国大胜,从此后方平定。自此之后,马谡在诸葛亮左右听令,深得诸葛丞相信任。诸葛亮十分看好这位年轻、英俊、难得的有为之才,把他当成是自己的儿子和爱徒,寄予厚望,器重有加,“每到引见谈论自白昼达夜,亲密程度,早已超越了工作关系的范畴。而马谡呢,谡视明公(指诸葛亮)犹父。”就是说把他当成是自己的亲生父亲那样毕恭毕敬地时时听命于帐前。

蜀汉建兴六年,也就是公元228年,蜀魏两国逐鹿中原,诸葛亮兴师伐魏,击鼓点将中有参军马谡,任安远将军,与魏延、王平、张苞、关兴等将一应率兵开拔,跟随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在与魏国司马懿大军对抗中,秦岭之西有一战略要地是扼守汉中之咽喉,地名街亭。司马懿引兵出关,意欲取街亭以断蜀兵咽喉。诸葛亮自然清楚固守街亭不让敌人得逞的重要关系。诸葛亮开帐点将:“谁敢引兵去守街亭?”话刚落音,参军马谡曰:“某愿往。”孔明曰:“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谡曰:“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马谡自荐守街亭,轻敌、自信已可见一斑。不知聪明一世处事历来谨慎、老到的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中原时,竟弃魏延、赵云等能征惯战的宿将不用,而将镇守街亭的重任交给了只懂“纸上谈兵”的马谡呢?马谡毕竟没有领兵打过仗呀!事实胜于雄辩。在守街亭中,马谡犯下了军事教条主义的大忌,没有具体分析街亭的攻守形势、敌我情况而固执地做出了不切实际的战斗部署,他不动脑筋地按古兵法上“凭高视下,势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主张,不听他人劝阻,自作主张屯军山上而放弃山下城镇。而他偏偏又遇上张郃这样久经沙场的魏军老将。司马懿见机令张郃大驱兵马,把在山上的蜀军围个水泄不通。断了水源,蜀兵军心大乱,后魏军又沿山放火,最终蜀军溃不成军,马谡左冲右突才留了一条性命逃回诸葛亮的大营。街亭失守,诸葛亮损兵折将,十分被动,下令还兵汉中。马谡铸成大错,使诸葛亮丧失了一次北伐破魏的极佳机遇。

由于马谡的轻敌、疏忽和固执,导致战略据点街亭丢失,也让诸葛亮的面子全数丢尽!对铸错者马谡,诸葛亮按军法处置,命人推出辕门外斩首。马谡之死,诸葛亮痛心不已。马谡亡年只有三十九岁。后人有诗曰:失守街亭罪不轻,堪嗟马谡枉谈兵。辕门斩首严军法,拭泪犹思先帝明。这里说的先帝是刘备,他早有预言:“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可见在察人、用人问题上,刘备要比诸葛亮成熟、高明得多!

马谡之死很多人感到惋惜,也对诸葛亮处斩马谡的举动不理解。马谡饱读兵书,听命于诸葛亮帐下官至参军,为诸葛亮出谋划策忠心耿耿,也算是称职的。刘备死后,阿斗刘禅无能,诸葛亮受先帝托付,辅助后主,受命于危难之际,正是广揽人才的用人之时,对于马谡这样的青年才俊按常理说即使犯了错,不一定非要斩首问罪,何况当时也有人出来说话,建议诸葛亮“刀下留人”。此时,诸葛亮也完全可以顺着这个台阶说几句气话,大骂、痛骂马谡一番,不杀马谡,以降职处置,留在身边令他深刻反思,给他今后戴罪立功的机会,诸葛亮按当时在朝中的权位,也是完全做得到的。

然而,诸葛亮为什么没有这样去做呢?为什么要立斩马谡于辕门之外呢?

细细分析起来,原因有二。

其一,为了振军威,军中无戏言。马谡跟随诸葛亮多年,北上伐魏,镇守街亭这一军事上的要道重地,他是自荐并立了军令状的。街亭的失守,导致诸葛亮率众第一次北伐失利,坏了丞相的好事,这样严重的后果,直接责任不言而喻马谡要负全责。诸葛亮立斩马谡显示的是诸葛亮治军的严正,他心中尽管有一千个不愿意,但对马谡的过错,军法不容啊!如“不明正军纪,何以服众?”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心中流露的是一种不舍、哀怨和伤感,但更多的是无奈!

其二,怕激化派系斗争。这是诸葛亮藏于内心说不出口的原因。三国时代,蜀国派系斗争严重,山头林立、党同伐异,是魏蜀吴三个国家中最激烈的。这是有一定历史原因的。刘皇叔刘备孤身闯天下,从桃园三结义到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从无立锥之地借荆州安身到联吴抗曹,一路走来,十分不易,广纳人才,开疆拓土,其间自然而然形成了“元老派”(以刘备为主)、“荆州派”(以诸葛亮为主)、“益州派”和“西凉派”。随着刘备、关羽等故去,“元老派”威望和实力渐渐不济,“西凉派”也因马超病逝慢慢消亡。入蜀后,有实力的只有荆州和益州两派,在许多问题上两派争权夺利,成为诸葛亮出任丞相受先帝托孤辅助阿斗时政坛上的一件头疼难事。诸葛亮亲征挂帅第一次北上伐魏,在由谁来镇守战略要地街亭这一关乎战争全局性的关键问题上,他执意让自己的心腹爱徒,一个未经过实战考验的帐前参军马谡去镇守,这是为哪般?这样做,无疑是一场“赌博”,究竟有多少胜算?作为军师,诸葛亮心里难道不清楚吗?应该说,诸葛亮心里是清楚的!那么,他又为什么非要这样做呢?能解释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诸葛亮有私心,想培植亲信,让自己信得过的心腹得意门生,同为“荆州派”中的马谡在出师北伐中博得头功,更快的成熟起来,用在战场上立有赫赫军功的经历和成就这样的实力地位让天下信服,可成为自己日后主持朝政的左膀右臂,进而成为自己的接班人。但诸葛亮万万没有想到,铤而走险,事与愿违。由于马谡的狂妄、轻敌,结果让马谡丢了街亭,断了诸葛亮进取中原的良机。用现在的话说是圈子意识,使诸葛亮丧失了出师北伐的良机。也许马谡在诸葛亮帐前是一个优秀的参谋人才,而到烽火连天的战场上,他不是一个合格的主帅人选。

平心而论,街亭的惨败,马谡固然是要负直接责任的,但诸葛亮有没有想过,自己也因决策失误在用人问题上察人不周、用人不当而应承担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呢?有谁能想到能呼风唤雨、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让一个只有满腹经纶、没有一点实战经验的参军去担此重任呢?街亭失守铸成的大错,朝野上下为之震动,如何平息舆论,尤其是对此会成为“益州派”日后攻击“荆州派”的把柄。这是明摆在诸葛亮面前的一道难题。然而毕竟是一代名相,此时他果断地决定立斩马谡,对他来说,这是无可奈何的一种理智的选择,一可以正军纪,二可以表露大义灭亲。同时对于自己该承担的责任,诸葛亮愿自降三级,上表后主刘禅,以示惩罚。这样做的目的,可以笼络人心,安抚“益州派”,进而也可保住自己在“荆州派”中的核心地位。至此挥泪斩马谡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这正是诸葛亮老谋深算的一着高棋,以马谡之死给自己换取一个台阶下,尽可能挽回损失,巩固自己在蜀国的政治地位。

说到此,挥泪斩马谡,诸葛亮如此痛哭兴许在诸葛亮内心这是一件十分痛苦而不愿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情,马谡犯的是无法原谅的错,要杀的是自己的心腹、爱徒,诸葛亮怎么能不难过呢?他毕竟也是人啊!诸葛亮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痛哭,这是真哭,这是对马谡依依不舍的一种真情的流露!一声声、一句句,他在诉说自己内心的凄楚和苦涩!也许他在哭自己,哭自己在这件事上的失算,显得无能。其实,用现代眼光看,诸葛亮再是一个会掐会算的能人,但他是人不是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出差错总是难免的。当然,从更深层面分析,诸葛亮哭马谡,这是他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他是哭给别人看的,是哭给后主看的,是一种姿态罢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一历史典故中,后人是可以总结吸取不少有益的经验教训的。比如在如何培养和使用人才问题上,一定要慎之又慎,千万大意不得,要警惕和防止拔苗助长和察人不周、用人不当等行为的发生。否则,后患无穷啊!

新闻推荐

汉中职院发挥优势强化科技创新

本报讯(通讯员张迁)3月28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学院科学技术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学院科协第一届委员会、学院...

汉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汉中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