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成铁路抢险记
本报记者 苏怡 通讯员 马瑜阳
7月12日5时20分,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汉中工务段乐素河站区雨量达到红色预警。
桥隧工蔺志刚从乐素河站步行至高潭子站进行检查。刚回到车间,蔺志刚就听说宝成铁路发生了险情,顾不上吃午饭,他一路小跑7公里赶到了现场。山体护坡鼓包开裂,他和同伴立即组织人员上山检查处理护坡活石。突然一阵巨响,白雀寺隧道北口上方的山体有石块滑落。此处的山体陡峭,斜坡的垂直角度近乎90度。“我和同伴上山,脚都不知道往哪儿踩,一边是难以攀爬的岩石,一边是滚滚的嘉陵江,只要看一眼脚下,腿都会不停地发抖。”蔺志刚说。
由于山上不时有石块掉落,蔺志刚和同伴下山的时候,天色已晚。当日22时30分左右,白雀寺隧道口被石块淹埋了一半,站区立即封锁。
山体处于活动状态,山上的碎石一直滚落。随着时间的推移,白雀寺隧道口完全被淹埋。
7月13日3时30分,工务、车务、电务、公安等各个站段组织的抢险救援人员迅速赶到白雀寺隧道现场。“由于山上的塌方体一直在往下溜,一晚上发生了60多次塌方,山下的救援工作无法开展,救援人员只能临时在山脚下的隧道里休息。”蔺志刚说,隧道的避车洞里又冷又湿,现场抢险的人员半夜被冻醒了好几次。
“身上的衣服干了湿,湿了又干,等到回去换衣服的时候,整个衣服都是臭的。”乐素河站桥隧车间主任黄伟说。等到天亮,黄伟、蔺志刚和田欢3人,背着40米的安全绳、安全桩和撬杆等装备上山。上山的路都是直上直下。往上爬的时候,整个人都要趴着,用手扶着的地方都是杂草,身体必须向前倾,不敢有丝毫晃动。爬到塌方的地方,黄伟将安全绳的一头捆绑在离滑坡区域五六米远的树上,田欢穿戴好护具,固定好安全绳,慢慢地从滑坡边缘顺着绳滑了下去。
“在放绳的瞬间我得迅速找到下脚处,使自己保持平衡。一旦反应不及时,整个人就会被吊在空中打转甚至撞到峭壁,十分危险。”田欢说。
从远处看去,田欢就像“蜘蛛侠”一样攀爬在峭壁之上。他跳跃到危石旁,挥舞着撬杆,猛力戳一下石缝,再使劲撬一下,来回十几次,碎石就哗啦啦地往下落。不到30分钟,坡面表面危险的活石就被处理完毕。
除了田欢,黄伟和蔺志刚每天也都要下去好几次,最多的时候一天要下去6次。
7月15日,汉中工务段后勤小分队又添了一名新成员,她就是汉中工务段劳人科的叶静。她的丈夫,正是奋战在一线的黄伟。“我听说他脚崴了,肿得穿不上鞋,心疼得不行,就想来看他一眼。”叶静哽咽地说道。
于是,叶静坐着送晚饭的轨道车走了1个多小时,到达乐素河白雀寺隧道塌方抢险现场,刚一下轨道车,就看到几百名民工簇拥而来。
“你负责打素菜,你负责打荤菜,你负责打米饭,你负责发碗筷,如果后面米饭不够,还备有馒头……”后勤小队长安排好人员分工,叶静被安排打素菜。当天晚上800多名抢险人员的晚饭,光打饭就持续了1个多小时。
“黄伟什么时候从山上下来,他晚饭吃了吗?”叶静不停地询问周围的人,焦急地等待着。
“黄主任下来了!”远远听到黄伟从山上下来的消息,叶静赶紧打好饭,端在手上等待着。过了一会儿,满身泥浆的黄伟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过来,一看到叶静,吃惊地问道:“你怎么来了?”
叶静一边递上手里的饭,一边说:“我来看看你。”
盯着黄伟的脸,还有浑身的泥,叶静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急忙掏出卫生纸给黄伟擦拭身上的泥浆。
“你在山上一定要注意安全。脚上的伤怎么样了?还肿得厉害吗?我给你带药了。”叶静叮嘱着丈夫。看着黄伟吃完饭,直到轨道车马上要开走了,叶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截至目前,抢险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受灾害影响,7月19日西成高铁继续增加重联动车组数量,有13趟动车组列车重联,增加出入川运能,普速列车16趟停运。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邢静涛)“都怪我不听劝,喝了几杯啤酒,想不到就被你们查到了。”饮酒后驾车的小张懊恼地说道。民警冒着大雨当场扣...
汉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汉中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