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了产业树了乡风美了村庄 汉台区汉王镇汉明村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侧记

汉中日报 2018-05-25 10:37 大字

本报通讯员 张小刚 汉台区汉王镇汉明村,一个距离汉中城区20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402户1350余人的小村庄。几年前,这里村组道路破损泥泞、环境脏乱差、产业单一,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初夏时节,笔者再次走进汉明村,呈现在眼前的是碧蓝如洗的天空、整洁干净的乡村小道、鳞次栉比的楼房小院、络绎不绝的游客,村在景中建、人在绿中走,一步十花、十步一景,处处散发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韵味。

因地制宜生产“美” 一大早,贫困户王荣贤就和老伴来到自家桔园。“最近正是给桔树剪枝的日子,让桔树透光透风保高产。区上农技签约干部来桔园现场授课,让我们掌握了柑桔高产技术,今年看光景,又是一个丰收年呀!”王荣贤高兴地说,这两年在区镇村的大力扶持下,他发展了5亩桔园,养了2头牛,儿子外出务工,去年一举脱了贫。

村党支部书记李成林说,汉明村紧紧依托自身小环境、小气候,大力发展柑桔产业,基本达到户均1亩多桔园。为提升柑桔品质,成立了富硒柑桔合作社,投资建设柑桔分拣打蜡交易中心,预计今年就能投入使用,还计划建设保鲜库,让柑桔在春节前后错峰入市,保障价格。去年,汉明富硒柑桔在杨凌农博会上受到国内外客商的一致好评,远销新疆、俄罗斯。

此外,该村还通过产业扶持方式鼓励贫困户发展牛羊养殖、中药材种植等,初步形成“主导产业提升、特色产业补充、全域旅游旺人气”的多元化产业格局。依托千亩桔园和汉王刘邦“惊邦河”等文化元素,着力打造集休闲观光、登山探秘、历史文化等为一体的旅游产业体系,实现美丽乡村升级。

焕然一新生活“美”“以前村里面的个别群众闲暇时就是在一起打牌、喝酒,很容易产生矛盾。现在,大家闲暇之余都唱唱歌、跳跳舞、健健身,村里文艺宣传队经常走村入户搞活动,村民们精神状态好多了。”李成林说。

去年以来,汉明村9个自然小组全部实现水泥路硬化,通水通电率达100%。此外,还建了农家书屋、健身广场、星级旅游公厕、村卫生室等公共设施,争取上级资金筹建的乡村文化舞台正在建设中。

村上还构建以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支撑、自治为核心的“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创建法制乡村、平安乡村,建立矛盾纠纷排查体系,扭转村民“信官不信法、信权不信法”的陈旧观念,形成学法、用法、信法的法制意识;开展“好公婆、好儿媳、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移风易俗,用榜样的力量带动村民奋发向上,弘扬真善美;修订村规民约,将环卫保洁、护林防火、婚丧嫁娶、倡导节俭理念列入村规民约,“三治合一”实现村民自我管理、监督、教育的乡村治理新体系。

为发挥村民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村“两委”班子主动作为,健全村规民约,公开村情村务,还通过“五讲五干”等活动,开展乡风文明教育,培养村民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

“自从村里环境变好之后,举办了很多活动,村民们都主动参与,真正融入了村集体这个大家庭。”村民殷莉一边说一边拿出前不久村上脱贫攻坚表彰先进活动的照片跟我们分享。

绿水青山生态“美” 在全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中,汉明村围绕村美、民富、环境优的目标,规范农户养殖,关闭采石场;建立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开展农户庭院美化、农业面源污染和河道治理等环境治理工作。引导农户种植富硒柑桔等绿色无公害农产品。

村上构建“户收集、村清运、镇处理”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落实环卫保洁制度,建立爱心超市,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拾垃圾、攒积分、换商品”的新理念,养成源头分类、重视环保的良好卫生意识。常态化组织保洁员、帮扶干部开展环境整治,促使全村从“一处美”拓展为“一片美”、从“新村美”拓展为“协调美”,不仅体现了美丽恬静的田园韵味、青山绿水的乡愁醇味,也体现了乡村振兴的现代之美,真正意义上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捧起一不乡愁土,算本乡村振兴账。纵观汉明村发展之路,只有结合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才能打赢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漂亮仗。

新闻推荐

汉中发放首个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

汉中发放首个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实习记者张映伟摄华商报讯(实习记者张映伟实习生张慧敏)5月17日下午,车主田先生在汉中市车...

汉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汉中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