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收礼”的背后——汉中市汉台区总工会扶贫工作小记
1月11日下午,在汉中市汉台区汉王镇群干村村委会办公室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村里一位七十多岁的大妈,手里提着一个小纸袋,里面装了两三斤自家制作的红薯粉条,非要送给第一书记谢韬。在村委会,大妈没有见到谢韬,却遇到了来村里开展扶贫工作的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赵国强,便再三托付他一定替谢韬收下。这事,让作为谢韬单位领导的赵国强很为难。
这位大妈名叫许治英,是村里的一位老党员,曾经担任过村里的妇联主任,而她为什么要送“这份礼”?了解得知,她全家四口人,因为儿子殷贵荣患有精神残疾,儿媳妇聋哑,孙子无业,加之她年老体弱,家庭又无产业项目,导致她成了贫困户。汉台区总工会干部谢韬驻村担任第一书记后,经常到她家看望她,还帮助她家发展柑橘、黄花菜种植等产业项目,通过村里的公益性岗位安排她的儿子稳定务工,又帮助她的孙子参加陕汽集团的汽车修理工技能培训并在西安稳定就业,2017年底她们一家人均纯收入达到7540元,全家实现精准脱贫稳定脱贫了。许大妈想对谢韬表达一份感谢之情,之前曾多次向谢韬送过鸡蛋、土豆等特产,但都被谢韬委婉谢绝。
“这两三斤粉条不值什么钱,也不涉及行贿受贿,如果不叫他收下,我老人家心里难安。”听许大妈说到这,赵国强明白了事情原委,便爽快答应替谢韬收了这份“礼”。他也突然明白,在许大妈走进村委会时,谢韬为什么突然不见了人影。在赵国强的“思想帮助”下,作为第一书记的谢韬就这样第一次收了群众的礼物。
记者采访得知,群干村2017年底有25户贫困户实现精准稳定脱贫,很多贫困户都有请谢韬书记到家吃顿饭或者送点特产表达感谢的想法。为了把住这道关,谢韬拒绝了所有的吃请和“土特产”。在谢韬看来,每一个脱贫户能够脱贫,本质上都是依靠自身付出了勤劳,而他和区总工会的帮助仅仅只是外因。“我作为第一书记,在村里所做的全部工作都是应该的,是为了完成党组织交代的使命和区总工会的重托。”
群干村距离汉台城区26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247户857人,全村耕地面积2037亩、林地面积3822亩。2016年3月份,谢韬被选派驻村扶贫,在走访调查后,他对村组情况和各个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做到胸中有数,接下来如何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他在驻村开始时,就坚持从筑牢村级党支部“战斗堡垒”,强化“七个全面过硬”建设抓起,完善村级便民服务室、卫生室、图书室等规范化建设,组织全体党员扎实开展“主题党日+脱贫攻坚”活动,确保扶贫政策准确宣传到户,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同时,采取措施激发干部群众内生动力,协调市人民医院、汉王镇卫生院医疗队,进村开展义诊活动;组织村组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40余人到附近的示范村参观学习,提高他们主动治理村里脏、乱、差环境的积极性,找准治理方法。另外,协调资金15万余元,硬化村里主干道及村内联户路500余平方、植树养花230株、修建垃圾池4个;发动村民清理房前屋后的杂草、杂物,开展村内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清理村内野广告,改善村容户貌,为群众营造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
2017年通过数据清洗,全村还有贫困户45户126人。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他和村两委一班人共同研究,有针对性制定了具体帮扶计划,并确保得到了落实:对因缺资金致贫的17户贫困户,为其协调落实金融扶贫贷款89.5万元,解决了制约他们发展的难题;对因缺技术致贫的12户38人,联系人社局、农业局等单位,开展就业创业和种植技术培训,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人掌握脱贫实用技能;为5名贫困户成员落实公益性岗位,确保每月有稳定收入;对因学致贫的贫困户,帮助其家庭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对住房困难的贫困户,联系镇民政办在镇集中安置点为其落实安置房。在帮扶发展产业扶贫方面,他在2017年联系汉台区富华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了黄花菜种植产业项目;积极与“好运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对接,促使26户困难群众与其签订协议,每户自愿入社4337元股本金,年分红1000元。包括此前引进的“好运香菇种植专业合作联社”等三家合作社,全村群众和贫困户都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参与,实现稳定增收。□本报记者 杨志勇
新闻推荐
阳光讯(韩璐记者马小亮)冬春百日行动开展以来,公安汉台分局充分发挥合成作战机制,深入开展追逃研判工作,再获战果。近日,汉台分局刑警五中队在合成作战室等配侦部门的大力协助下,驱车千余公里,成功抓获涉...
汉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汉中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