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蜀道情结 《中国蜀道》丛书读后感
张炜
《中国蜀道》丛书,在国家出版基金的扶持资助下,经过连续5年的不懈努力,终于付梓出版了。该丛书约700万余字,是对蜀道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呕心沥血之作。2016年,《中国蜀道》丛书参加了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得到了学界和出版界同仁的一致好评,斩获大奖。最近,我陆续对该套书进行了认真阅读,书中不少研究观点令人折服,许多知识让人耳目一新,很多故事引人思绪万千。其中有关诸葛亮浓厚的蜀道情结的描写,更是让我对诸葛亮这位家喻户晓的“智慧化身”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
诸葛亮在隆中最初结识刘备时,就向他提出了后来被史家称之为《隆中对》的战略预想。这一战略预想,除了内政外交外,核心部分就是以攻为守,据险出击、夺取长安,北定中原、一统天下,而要实现这个预想的关键就是控制蜀道。只要控制了蜀道,守可据蜀道之险,化解曹魏“得陇望蜀”之危害;进可跨蜀道,出陇右,夺取长安,实现复兴汉室之梦想。所以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夺取汉中后,在与曹魏对垒的过程中,如何打好蜀道这张牌,成为诸葛亮战略谋划的核心要意。
结合战争实践,诸葛亮对蜀道的自然地理进行了深入研究。蜀道难,在于崇山峻岭、关隘重重、行进艰难,因此粮草问题是最棘手的问题。恐怕也是由于这一原因,诸葛亮前面的两次北伐都功败垂成。为此,深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诸葛亮为解决这一问题,绞尽脑汁。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年努力,结合蜀道的地形特点,诸葛亮研究发明了木牛流马,自此蜀军的粮食补给再无后顾之忧,木牛流马也成了蜀道交通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在这一时期,诸葛亮的攻守谋略,也是围绕蜀道的地理地形展开。纵观他的北伐过程,守则重在对蜀道关隘的控制,出击则重在迂回,以取陇右粮食的补给,并从较为有利的地形对长安发动攻击。这样既有利于粮草补给,也便于展开大规模的进攻,还可提高军队的机动能力,攻防兼备,是一种稳扎稳打的战法。所以,在这一时段的两军对决中,蜀军虽未完胜,却始终处于进攻的有利地位。当然,诸葛亮的战法也不是一成不变,在木牛流马发明之后,因粮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他调整了攻击路线,出击褒斜道,直攻关中腹地,给魏军造成了极大威胁。只是天不假年,当蜀军顺利推进之时,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一代名相自此陨落,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即使在生命的尽头,诸葛亮依然对蜀道情有独钟,他留恋这片为之抛洒热血、奋斗不息的蜀道关山,他的“蜀道梦”永远闪烁着夺目光彩!
新闻推荐
1月26日晚,省人大代表彭光琴在微信朋友圈中分享自己的参会感悟:“又是一次新征程!在这大雪纷飞的寒冬收获满满,感觉自己充满了热能。肩负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这条信息一天时间收到265个点赞。29岁...
汉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汉中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