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安汉,魂兮归来

汉中日报 2018-01-17 12:07 大字

张昌文在辞旧迎新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之时,何高风先生给我们送来了又一部精品力作《安汉之死》。

何高风先生“倾毕生心力,为志士宣传”,自费出版了《安汉之死》,并为农家书屋等赠书350余册。作者告诉我们“谨以此书纪念国难八十周年”。赴法留学九载,荣获硕士学位,为祖国农垦事业建立卓著功勋的安汉,年仅47岁便被秘密枪杀了。当我们掩卷之时,请记住安汉这个名字。路遥曾说:“像牛一样付出,像土地一样奉献”,安汉做到了。

在那鸡犬不宁的时代,面对鸡鸣狗盗之徒,“安汉先生济世于日寇侵华的国难时期,他是拯救难民于水火的热血赤子,也是开发祖国大地的农垦先驱。”可惜,“正当他的人生如日中天之际,却被黑暗腐朽的独裁政府吞没了。他的死,很长时间内,都成为这个悲苦民族的一段惨痛秘史。”安汉是在那鸡犬不宁的抗战时代,被鸡鸣狗盗所害而死。这是历史的悲剧,也是像安汉一样的知识分子的悲剧。品读《安汉之死》,在这字里行间,无不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怀。

作者在后记中告诉我们,1988年他将《安汉蒙难纪实》修改成中篇报告文学。2014年他翻检出三十年前的旧稿,重新构思,补充素材,奋力笔耕,用了一年时间重写。这便是报告文学之说的源头。既然是报告文学,必须是真实的。这种真实,不仅是文体的客观要求,更重要的是作者“下汉中,上西安,进档案馆、图书馆,甚至到人民法院,专门搜集安汉的相关史料。”翻阅了安汉的著作《西北垦殖论》,又复印了《黎平垦区调查报告》,又下到深山的老黎坪,现场考察实地采访,掌握了较多的第一手资料。地名、事件、人物是真实的,无可辩驳。在《安汉之死》中,作者正是以其高度负责的精神,本着复活安汉的初衷,从社会层面、历史层面、文化层面、心理层面、哲理层面以真实的材料雕琢出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安汉之死》38万多字分成80余节,采用戏剧结构,以线穿珠式给我们娓娓道来。每一节都是选择主人公所处的一个典型场面和矛盾冲突的高潮时间,将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发展经历,以人物的言、行、心理,用细节描写表达出来,使主人公形象呼之欲出。这为将来的戏剧改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读《安汉之死》仿佛在看电视连续剧一样,让人难以释手。由许多横断面组成全书,体现了作者“再造想象”的艺术功力,读后给人“真是那么一回事”的切肤感受。我认为这是报告文学《安汉之死》最大的艺术亮点。许多汉中的历史故事都是通过人物之口讲述出来,突出了知识分子的真实形象,又深深地烙上了汉中地域文化对人成长的深刻影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安汉那刚正不阿、勤勉务实的品格跃然纸上。虽然留学法国,接受过西方教育,但其性格、精神仍植根于天汉大地。

新闻推荐

汉中检验检疫局扎实开展党员“双评议”

本报讯(通讯员马智瑞)1月11日,汉中检验检疫局召开党员组织生活会,组织党员围绕“五看五查”、全面对标全面合格、纠正“四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围绕党性观念、业务技能、工作作风、工作业绩、道德...

汉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汉中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