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高铁轨道的质量“守护者”

汉中日报 2017-12-08 12:07 大字

接触网精调试

本报记者 朱媛媛12月6日,历经5年建设,西成高铁这条穿越秦岭巴山、连接三秦大地和天府之国的高速铁路终于正式开通。这一天,对于乘客来说,是尝鲜、体验。对于每一个建设者来说,是丰收、喜悦。

快和稳是每一个人乘坐西成高铁后的初体验。开通首日,有人在车上做试验,将一张银行卡竖立在时速250公里的列车窗台上,薄薄的卡片竟然能屹立不倒。这是对西成高铁轨道精度高的最好证明,也是彭勋瑞和同事们夜以继日辛苦付出的结果。

去年,39岁的彭勋瑞从西安铁路局调到西成客运专线汉中指挥部,从原先的铁路运营者变身铁路建设者,主要从事轨道工程专业相关工作。西成高铁穿越的地方山高沟深,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在铺设钢轨时,就遇到很大阻碍。“铺钢轨最害怕的就是遇到坡道,因为上下坡对人和机械都是挑战。但是我们要穿越秦岭,坡道在所难免。西成高铁陕西境内坡度大于千分之十的大坡道共306.756公里,大于千分之二十的共107.65公里,相当于占了陕西境内高铁里程的三分之一。从清凉山隧道进口到大秦岭隧道出口长达43km的千分之二十五的坡道,为全国首例。”12月6日,在汉中指挥部办公室,他向记者介绍道,尽管困难重重,他们还是制定科学方案,保质保量地完成进度,并且无人员伤亡。

铁路轨道就像是高速列车的“双腿”,轨道精调是高铁开通前的一项基础而又重要的工作,是高铁开通运营重要的安全保证,轨道精调效果决定着火车运行的舒适度。精调过程中,除了部分工作能用机械完成外,绝大部分要靠人徒步前往进行精密测量和调试。去年4月,西成客专轨道工程进入静态验收阶段,彭勋瑞和同事从西安北站出发,推着轨检仪,拿着卷尺、钢板尺、检查锤,踩着坚硬的轨枕、道砟,一米不落地走到省际交界处,对全长343km无砟轨道及站场道岔进行检查,掌握轨道静态。“平均每天要走10km左右,这个过程中吃饭是个麻烦事,有时候离沿线施工地近,就麻烦他们给送饭。但是在隧道里检查,前不着店,后不着村,只能自己带点干粮凑合吃完继续检查。”回顾往昔,他轻描淡写地说到。

两个月静态验收结束后,紧接着又是动态验收,他们每天上综合检测车,添乘检查、收集、分析数据,亲自感受舒适度。每天列车调试结束后,沿着铁轨前进,随着对讲机的“嘀嘀嘀”声打破沉寂,探照灯的光束照亮夜幕,他们的每一次精调对轨道的间距、水平、高低、方向等数据全部控制在0.5一1毫米的误差内,精益求精的态度、一丝不苟的工序都确保了这条线路开通以后,为旅客提供高可靠性、高平稳性、高稳定性的出行条件。

对于他们来说,乘客的满意就是他们的孜孜追求。“今天,终于感到一丝轻松,没有了巨石般的压力。”彭勋瑞说,工期紧张得他从来不记得今天是星期几,只记得离完成进度还剩几天。在汉中一年多的日子里,每天在办公室和施工现场两点一线穿梭,也只是在过年期间回过家。“看着风驰电掣的高铁,想想自己为之付出的点点滴滴,真是觉得太有价值和意义了,我为自己是一名高铁建设者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这名高铁一线的质量“守护者”最后笑着说,工程完工后,他一定要坐高铁回家,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新闻推荐

市交警支队二大队积极开展“122全国交通安全日”宣传活动

12月2日是第六个“122全国交通安全日”,市交警二大队按照支队的安排部署,在辖区钟楼广场开展了以“尊法守规明礼、安全文明出行”为主题的全国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民警通过发放交通安全宣传资料、摆...

汉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汉中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