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创新脱贫攻坚“6+N”农技签约服务模式

汉中日报 2017-12-04 12:43 大字

本报通讯员 胡啸寅 这两天,汉台区武乡镇王庄村63岁贫困户井虎安的心总算是安定下来了。不久前,家里养的一头母牛和刚生的小牛犊双双生病卧圈不起,可把老井急坏了。后来,他给跟自己签约的区畜牧中心专家打电话,结果专家很快就赶到把牛的病看好了。没过两天,新生牛犊又因免疫力弱,感染肺炎导致高烧不退,签约专家又到他家给牛犊输了一周液,让牛犊脱离危险。“要是没有签约专家三番五次来给我的牛治病,我就有可能损失1.5万元啊,真是太谢谢他们了!”井虎安感激地说。

而井虎安的满意得益于该区目前正大力推行实施的“6+N”农业科技签约服务。脱贫致富快,全靠产业带。从去年到现在,该区始终把“做强产业”作为脱贫根本,大力实施以“八大产业脱贫行动,加大六项政策支持,推行四种帮带模式,构建两个产业格局”为内容的“八六四二”产业脱贫模式,有效加快了产业脱贫步伐。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一些村和贫困户由于缺乏对农业生产市场规律的把握,导致产业脱贫路子选得不准,经济效益低下;一些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安于现状;农产品销售渠道不广,增收困难等。该区把这些问题归结为“五个不足”,即:产业定位不足、内生动力不足、带动效果不足、技术服务不足、解决销售办法不足。

“五个不足”直接影响产业扶贫成效,如何破解?在该区委书记郑永涛看来,要破题,必须抓住服务这个关键,组织农业、水利、畜牧等部门的技术人员组成专家团、小分队,跟贫困户签约,一户一户地上门出主意、作指导、提供技术服务,与‘四支力量\’一起形成脱贫合力,千方百计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谋定而后动。经过前期充分调研,今年6月,该区开始实施、推行“6+N”农业科技签约服务模式,印发了《关于开展‘百名专家产业脱贫攻坚行动\’的通知》,选调134名农业科技人才,由至少一名农技专家、一名畜牧专家和一名园艺专家组成55个专家团,按照“一团对一村、一户对一人”的形式奔赴贫困村、贫困户,开展以“定制一批增收脱贫产业、壮大一个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一批科技脱贫示范户、教会一项农业生产技能、打通一道农产品销售路子”为目标的农业科技签约服务,并出台多条考核奖惩措施,着力破解产业脱贫“五个不足”难题。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区要求签约专家和专家团要通过深入调研,围绕4大产业、15类特色农产品,为每个贫困村定制一批增收主导产业,为每个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定制一个长、中、短期结合的增收产业项目;通过开展政策咨询和技术指导,鼓励和引导贫困村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确保到2020年在每个贫困村培育形成一个规范、强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开展产业研究、技术创新、引进集成、“五新”示范和“六良”配套技术培训等,每名签约人员至少培育2户产业脱贫科技示范户,确保到2020年每个贫困村至少培育5个科技脱贫示范户;通过开展点对点、面对面、手把手劳动生产实用技术教学指导,确保每户贫困家庭至少有一名劳动力掌握一项农业生产专业技能;通过至少联系一个农业龙头企业和一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利用“五供五生”、“四帮四带”等利益联结机制,为贫困户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确保贫困户增收无忧。

“农技专家既然下去,就要出实招,充分发挥自身技术、资源优势,为贫困村、贫困户找准找对产业发展路子、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努力提高贫困户脱贫增收能力。”该区农业局局长付志明说。

为确保农业科技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区上出台了农业科技签约服务《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提出了7项25条管理考核及鼓励激励措施,要求农业技术专家采取“农忙季节常驻村、农民需求常到村、产业发展常联村”的帮扶方式,每年提供技术帮助指导服务次数不少于100次;每个月进村开展实地指导不少于2天(次);关键农时季节,每周入户指导不少于1次;同时,强化奖惩措施,每年评选30名“产业脱贫技术签约服务工作先进个人”和2至3个“产业脱贫技术签约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对工作不力、不实及出现重大失误造成恶劣影响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问责、追责,确保签约服务有序推进、彰显成效。

新闻推荐

汉中供电公司加强迎峰度冬特巡

入冬以来,汉中电网负荷持续走高,为确保冬季汉中用电通畅,从11月28日开始,汉中供电公司开展重点线路设备特巡工作,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据介绍,汉中供电公司对当前电网潮流和设备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梳...

汉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汉中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