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88年前的鲁迅译著本

汉中日报 2017-11-08 09:42 大字

冯甜 汉兴前几年在汉中市档案馆的库房里看到一套1938年出版的《鲁迅全集》,觉得已是稀见之物了,没曾想几天前整理库房藏书时,又从故纸堆里“冒出”一本1929年10月出版的鲁迅译著《文艺与批评》毛边本,真有些意外“惊喜”。

《文艺与批评》是鲁迅编译的卢那卡尔斯基的文艺评论集,共收论文6篇。其中《托尔斯泰之死与少年欧罗巴》曾发表于《春潮》月刊,《托尔斯泰与马克思》和《苏维埃国家与艺术》曾发表于《奔流》月刊,《艺术是怎样地发生的》《今日的艺术与明日的艺术》《关于科学底文艺批评之任的提要》这三篇未在报刊上发表过。此书于1929年10月由上海水沫书店出版,列为《科学的艺术论》丛书之一。

《文艺与批评》的出版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当时正值1928年,国民政府统一中国,定都南京,南京成为全国政治中心;北京虽改名为北平,仍然拥有国立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大、北平大学,以及私立的燕京大学、辅仁大学、中国大学、朝阳大学等等,仍然是全国学术中心;上海则因文学社团、书店、报馆林立,作家集中,成为全国文化中心。1928年这一年,施蛰存先生称上海为“文化复苏年”(《浮生杂咏》)。在这之前的一年,上海已原有文学社团诸如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狮吼社、南国社、新月派、朝花社等以及由北京南移上海的狂飙社、语丝社、现代评论社等。1928年起,接连成立的文学社团,重要的有太阳社、奔流社、红黑社、摩登社,以及与本书有关的水沫社等。1928年12月9日,冯雪峰由杭州一师旧友柔石引见,前往见鲁迅。谈论间,提及编印《科学的文艺论丛书》一事。该丛书翌年起,即由水沫社主办的水沫书店陆续印行问世,是为1930年代上海文坛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最为成功的一套丛书。

水沫书店的创办人刘呐鸥,是1930年代在上海第一位与鲁迅先生有过密切接触的台湾青年,他很有语言天赋,精通日语、英语,后来还学会了法文,就连中国各地方言如上海话、广东话均能朗朗上口,这些语言、文化的贯通加之对文艺的兴趣、生活的嗜好等积淀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

水沫书店自1929年1月开始出书,第一年出书31种,第二年至10月止出书14种,两年合计出书45种。因印出不少好书,读书界和出版界多有好评。水沫书店的重要出版物,首推同仁文艺创作丛书《水沫丛书》,另一重要丛书,即先后出过6本的《科学的艺术论丛书》,这是一套经鲁迅先生审定,由冯雪峰及戴望舒负责主编组稿的,在1930年代出版界最著名、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丛书。

该套丛书原定书目计有16本,其中鲁迅先后译著的4本;《艺术论》(蒲力汗诺夫著)、《文艺与批评》(卢那卡尔斯基著)、《霍善斯坦因论》(卢那卡尔斯基著)以及《文艺政策》,后来这套丛书改列为《马克思主义文艺论丛》,其中保留有鲁迅译的《文艺与批评》。

该书版权页“版权”一栏贴有鲁迅名章印拓(鲁迅在书信、日记中称之为“印花”),当时出版界称之为“版权票”,系鲁迅先生授予水沫书店的印数(量)标记(贴有此印拓者方为正版,否则即为盗版),印数仅1500册。浏览孔夫子旧书网,该书一本毛边本八品的品相标价竟高达8000多元,非毛边本者也标价3500元之高,足见其存世量稀少,鲁迅先生一生译著颇多,但文艺理论著作翻译作品相对较少,其版本价值自会因量而升,这可以说是笔者在档案机构过眼的又一件兰台之宝。

新闻推荐

市委召开中心组学习会议 传达学习中央会议精神研究汉中市贯彻落实工作 王建军主持并讲话

本报讯(记者陈敏)11月2日上午,市委召开中心组学习会议,传达中央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有关会议精神,集中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安排部署汉中市学习贯彻工作。市委书记王建军主持会议并讲话。在前...

汉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汉中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