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张聚焦“汉文化”的响亮名片 ——兴汉新区抓建设促发展侧记

汉中日报 2017-10-24 21:08 大字

本报记者 李荷 曹娜 中心城区向北,沿天汉大道,越过石马坡,无论是进入翠屏路,还是丝绸大道,如今,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宽阔的精致大道不断延伸,一座座标志性汉文化建筑拔地而起,一排排崭新的高楼鳞次栉比……占地27.7平方公里的兴汉新区,现下,各大建筑群落雏形渐显。

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大背景下,一个由民营资本主导的汉文化生态新城镇建设项目,扛起了“促投资稳增长”的大旗。截至去年底,兴汉新区建设投资额已达600多亿元,这在汉中市项目建设历史上是没有过的。平均每天完成投资约1亿元的“兴汉速度”,使其成为汉中市在全省追赶超越中的“排头兵”。 助推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新区建设以汉文化遗存为依托,以优良的山水生态建设为先导,严格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进行规划建设。

如此之大的经济体量建设的背后,兴汉新区也正面临着开发及投融资问题的巨大考验。建设过程中,兴汉新区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创造了兴汉新区PPP模式。与此同时,新区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市场法则,确定了“依靠自身、借助外力、形成合力、强推猛进”的资金筹措战略,引进跻身世界500强、在国际上声名远播的特大型工程建筑企业,按照国际通行的PPP、EPC等多种合作建设模式,带资从20亿元到近200亿元不等,参与项目开发建设。

超前的项目规划、一流的运行体系、独特的文化内涵,这都是兴汉新区吸引和聚集资本的原因所在,也成为经济稳增长强有力的保障。

构筑产业齐聚的“新高地” 兴汉新区分为三大片区(东京、西京和核心片区),区内依托良好的区域布局,在依托汉中市汉文化、区位交通、生态环境、PPP资金支持等重要优势条件下,以产城融合为导向,明确了1+2+X的产业体系,即一个核心产业——汉文化旅游产业,两个支柱产业——大教育与大健康产业,多个创新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婚庆产业、智慧产业等,并以产业发展的眼光看待城市运营。教育、医疗、体育、文化等城市配套服务功能都将转化为兴汉新区的核心产业,十五个社区也都将成为特色产业园区。

产业结构的优化布局,成为新区加快发展的坚实基础。落户于东京区的汉服产业,以展示、设计为龙头,将带动周边各县苎麻种植业、桑蚕养殖业以及布料配饰加工业的并行发展;落户于西京区的颐康养老护理院于去年正式签署协议,它将带入先进的养老护理理念和模式,带动医疗、救助、培训等相关领域共同成长。

精心修筑一座“幸福之城” 新区建设植根现实、融入生活。将“文化即生活”的理念融入建设中的一点一滴,立志树立一个集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娱乐、居住为一体的汉文化响亮名片。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兴汉新区的征地拆迁不仅考虑农民的补偿,更考虑农民被征地后的长远生计问题。政府从货币、居住、收入、养老、教育、医疗、培训、就业、环境9个方面设计了保障方案。在按每亩5.2万元的补偿标准直补到农户的基础上,设定了人均65平方米的拆迁安置补偿标准,同时为每名年满18岁的被征地农民一次性购买了养老保险,为每一户被征地农民至少提供一个劳动力就业岗位。针对技能欠缺的失地农民进行集中培训,使其掌握一技之长;并为每户被征地农民按6平方米配置商业门面房,由村(居)委会统一经营,使失地农民长久享受城市发展红利。

目前,项目建设全面高效推进,爬坡上坎,冲刺既定目标。同时,新区也将继续紧扣“五大发展理念”不动摇,勇担“追赶超越”的历史使命,多点发力、多元支撑,志为汉中成就一座“幸福新城”。

新闻推荐

汉中市小学科学教师省竞赛取得好成绩

近日,在省第三届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竞赛上,汉中市参赛教师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选派的11名教师中有7人分别获得二等奖1个,三等奖6个。市教育局获优秀组织奖。本次活动由省教育厅主办,竞赛内容...

汉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汉中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