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请你跟我说汉语” ——丝路沿线国家“中国热”带动“汉语热”

汉中日报 2017-10-16 11:52 大字

本报布加勒斯特讯(记者 陈敏)10月11日,汉中仙毫宣传之旅跨过多瑙河上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界桥,进入罗马尼亚境内。这座由保、罗两国1952年共同出资修建的友谊大桥,历经65年风雨岿然不动,见证了两国兄弟情深,也有力诠释了包涵包容的丝路精神。

10月12日,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2017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代表团拜会了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许飞洪,并赠送了国礼茶汉中仙毫。许大使告诉我们,罗马尼亚是第3个承认新中国并和中国建交的国家,两国友谊源远流长。如今,罗马尼亚设立4个孔子学院,大约1万名学生正热衷学习汉语,汉语教学还被罗马尼亚政府列入教学大纲,这对培养两国年轻人友谊非常有益。

“汉语热”不仅是对汉语言的关注,更折射出外界想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中国热”。实际上,一路走来,我们在沿线国家已经深深感受到,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合作交流的增加,“汉语热”正逐步成为世界潮流。在拉脱维亚,不仅在大学有中文专业,中小学校园里中文课程也蔚然成风,越来越多的非华裔家庭选择送孩子到中文学校学习,甚至出现了全家长幼一起学汉语的现象。

2006年建院的保加利亚索菲亚孔子学院,目前下属16个汉语教学点,在册学习汉语学生达到2000多人,除汉语教学外,学院每年还举办近40场文化活动,为加强两国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保加利亚汉学家玛丽安娜·田在用保加利亚语发言时,能熟练地使用中国的成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天,一带一路也从我们脚下开始。”5年前,走在中东欧各国街头,你可能会不时听到当地居民用英语“hello”与外国友人打招呼。现在,看到中国面孔,更多的是中文问候声:“你好。”

“请你跟我说汉语。”“好呀,你也使用微信吗?”“是的,我让我学习中文的学生也都使用微信。”“有时间的话,咱们可以一起到中国去玩。”这段对话发生在拉脱维亚人杨康龙和保加利亚人乔治之间。杨康龙在昆明学了4年汉语,而花白头发的乔治在索菲亚一所大学学了3年汉语,说话还带点北京“儿化音”。他们都很热爱中国,爱吃中国菜,爱喝中国茶,喜爱中国文化和中国人。谈起“一带一路”,他们认为,这是一条属于很多国家、前景广阔的发展之路,也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在联通中外、沟通世界上做更多的工作。

于是,在布加勒斯特的街头出现了这样有趣的一幕:两个老外邂逅在一起,用汉语聊得正欢……

新闻推荐

贵州女孩深陷传销组织1年多汉台警方成功施救

阳光讯(鲁森林记者马小亮文/图)中秋佳节本是阖家团聚的日子。然而,老焦夫妇却于中秋当日从贵州赶到汉中,只为寻找误入传销组织的女儿。10月4日正值中秋佳节。一对愁容满面的贵州籍夫妇来到公安汉台分...

汉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汉中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