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夕他们这样过
本报记者 朱媛媛 文/图 8月28日,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既是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也是古代妇女祈求智巧的日子。在中国传统节日里,七夕节应该是最浪漫温馨的。随着时代发展和观念转变,七夕节逐渐被赋予了新内涵,“中国情人节”成为追捧对象,浪漫气氛氤氲大街小巷。
七夕节的由来传说及民间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往往有着博大的内涵,七夕也是如此。七夕节原名为乞巧节、女儿节,起源于汉代,是过去女性们最为看重的节日。古时候,织女被视为纺织女神,凡间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当然也免不了求赐美满姻缘。
在七夕节当天,古代的单身女子可以着盛装,大大方方地走出去和姐妹聚会。而最重要的仪式则是乞巧。乞巧的方式各年代、各地方皆有不同,最有名的是穿针乞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蛛丝乞巧则是把小蜘蛛放在盒子中,以其织网疏密为得巧多少;明清时代流行的投针验巧是指在水盆中放入缝衣针,以盆底针影形状判断是否“得巧”。除此之外,还有种求生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花瓜等习俗。
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在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下,乞巧节逐渐演变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让自己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一直延续至今。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七夕节,最关键的是发现爱情之美,永远相信爱情。牛郎织女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什么才是对爱情的真正态度。七夕节的文化传承中,应丰富其内涵,让这种真挚的爱情观成为一种主流价值。”市民俗专家王祥玉说道。
七夕遇上工作日请假也要来领证 对于情侣来说,七夕的寓意正是领取结婚证的好日子。8月28日,汉中市各区县婚姻登记处新人爆满。很多人一大早就来排队,选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结婚登记,敲定终身。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截至当日18时,全市共有135对新人登记结婚。
在汉台区婚姻登记处大厅内,便民窗口前排起了长队,新人们填表格、拍照、宣誓,虽然过程繁琐,但一点儿也影响不了他们内心的喜悦。记者在现场看到,多位准新郎有抱着鲜花的,有带着摄像装备记录下美好时刻的,也有家人、朋友陪同而来,一起庆祝这个特殊日子的。市民袁小姐难掩喜悦地说:“今年5月20日,男友向我求婚,我俩就商量再选个代表爱情的日子领证。刚好七夕是工作日,民政局上班,我们就请假来领证了。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登记结婚很有纪念意义。”
汉台区的张先生和李女士领到两本红彤彤的结婚证后,马上用手机拍下照片分享属于他们的甜蜜一刻。李女士说,男友是在上午求的婚,下午他们就来领证。“选择这天求婚、领证,是希望我们的感情能和牛郎织女一样真挚。”另一对新人则开玩笑表示,平常没能做什么浪漫的事,因此选择在这样浪漫的一天来领证,希望婚后能少跪搓衣板。
“七夕这个日子很有意义,所以来的人也多。今天一天的工作量相当于我们平时一周的工作。”汉台区婚姻登记处主任薛茜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为新人们服务,婚姻登记处的工作人员全员提前上岗、延长工作时间、增加人手,确保新人顺利领证。“看着一对对新人幸福的样子,我们再辛苦也值得。”她说。
七夕妇联牵线来相会 七夕当天,和生命中的另一半邂逅,应该是人生中最浪漫的桥段。8月28日晚,市妇联牵头举办了“妇联牵手情定汉中”2017年公益联谊活动,近120位单身男女借此机会为自己寻找爱情伴侣。
80后、90后是这次联谊大会的主角。今年刚大学毕业的李先生,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活动后果断报名。他说,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能够遇见心仪之人是最美好的,但是也不会强求,毕竟时间短暂,主要是想借助这种场合锻炼自己,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除了参加联谊的单身男女,现场许多家长也在“姻缘墙”前观望,看见还不错的,立即拍下来去找工作人员咨询相关情况。张阿姨告诉记者,自己的儿媳就是两年前在相亲会上找到的,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再为女儿挑一位如意郎君。她女儿则笑着说:“无论牵手与否,这都是一次心动的体验,一次情感的交流。”
退伍军人王先生在“红桌寻缘”活动中,对董小姐一见钟情。入席后,两人对面而坐,王先生坦言:“既然来了就要大方一些,目的性太强反而效果不好。坐在我对面的董小姐我很喜欢,很漂亮。我们就像朋友一样聊天,只是5分钟的相识太过短暂,但是我已经记下她的号码,写在了心动卡片上。”在之后的活动中,他清唱了一首军旅歌《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洪亮的歌声、激情的岁月,赢得了董小姐的芳心,两个人牵线成功。像他们一样的有缘人,当晚共产生了10对。
主办方负责人介绍,举办联谊活动,主要是为单身男女搭建一个平台,能够给他们更多的机会相识相知进而相爱。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曹娜买东西、吃饭手机支付;打的、骑车扫码手机支付;交学费、定外卖还可以手机支付……潜移默化中,我们的消费、生活被一部手机、无数的APP、各种场合张贴的二维码改变了。随着移动支付兴起,...
汉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汉中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