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硕士和她的菌菇事业

汉中日报 2021-12-17 10:11 大字

本报记者 王茜 文/图

孙千钧(右)和李汉群一起挑拣滑子菇。

从陕西师范大学高分物理与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到省会城市高中教学能手,再到如今的返乡创业青年,每个人生阶段的孙千钧都如同她的名字一样“字字千钧”。凭借时代新青年的冲劲,她种菌菇、搞科研,尽最大努力做好每个阶段的人生答卷。近日,记者前往南郑区黄官镇武家沟村,采访了这位高学历、手握专利新技术的90后返乡创业女硕士孙千钧。

从教学能手到“菌种专家”

“好好的高中老师不当非要跑回来自己创业,那大学不是白念了!”当听说孙千钧要从大城市回到南郑区的大山里种植滑子菇时,不仅家人反对,连亲戚朋友都觉得这姑娘是在胡闹。“2015年毕业后,我就去成都市一所私立高中当化学老师。四年教职经历我不仅创新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用视频连线直播的方式,为学生们上了成都市第一堂实景实验化学课,还利用闲暇时间发表了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讲起自己经历,孙千钧自信满满。

为何要回乡创业,孙千钧说这还要源于硕士研究生毕业时的论文课题研究。她告诉记者,自己的毕业论文研究方向就是食用菌,并为了配合论文课题注册了同心创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成都工作期间,更是利用闲暇时间继续自己的专业研究,并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了论文。最终在硕士研究生导师的鼓励下,决心回乡创业。

2019年踏上返乡创业之路的孙千钧,短短数月往返了全国多个省份,考察了63个农业项目。在无数个彻夜难眠的抉择中,她最终选择了适合陕南地理、气候环境的食用菌滑子菇种植项目。同年9月,她引进滑子菇20万袋,带动周围农户入园务工。为了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她创新管理方式,将传统的“计天制”改为“计件制”,让农户务工更灵活。

“种植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菌种的培养环境、时间都有很高的要求。当时为了寻找适合菌种培养的海拔、湿度、温度等,我找了很多地方最终确定在气候比较适合的武家沟村。但即便是这样,我们必须在每年11月开始培养菌种,10个月后才能保证种植。”孙千钧后来就开始思考,能不能研究一种方法突破环境对菌种培养的限制。说干就干,她在2019年底踏上了前往哈尔滨的列车,在那里的食用菌研究所实验室里一待就是几个月。功夫不负有心人,她首先在全国突破创新出了液体菌种,将原来的人工自然环境培育菌种的方式变为自动化电脑控温控湿控氧的方式。

她告诉记者,这种液体菌种将原来传统的培养皿到试管到玻璃品种再到菌包的三级人工接种方式,直接简化为液体菌种发酵罐技术。“这个技术中唯一的人工流程,就是给发酵罐插上接种管这一个动作。”这不仅仅是减少了人工,电脑自主控制发酵罐温度、湿度、光照、氧气等,又突破了菌种培养环境的限制,这就意味着一年四季随时都可以培养菌种。就这样,孙千钧从教学能手变成了“菌种专家”。

小小滑子菇 致富大产业走进孙千钧的滑子菇生产基地,龙池村村支书李汉群和妻子正忙着将一早采摘下的新鲜滑子菇进行分级挑选和分装。“我们按照客户要求挑选好,十斤一筐装好。新鲜的滑子菇不易保存,必须每个菇头都要朝上放才能保证到市场上时品相完美。”李汉群一边麻利地将滑子菇分拣入筐,一边向记者介绍。这些滑子菇装好后就要运送到汉台区过街楼蔬菜批发市场,在那里等待端上市民的餐桌。

孙千钧说,李汉群算是第一批跟着她吃螃蟹的人。“刚开始动员大家伙种植时,他们顾虑很多。我提供的菌种质量怎么样?种植失败怎么办?种成后卖不出去又怎么办?大多数人都是持观望态度。后来李汉群和几户村民主动找到我,说想试一试。”孙千钧说有了这几户的试水,她也有信心多了。她带领公司团队,严把菌种生产质量关;还积极和区农业局对接,争取了一批项目补贴资金,每筒菌棒补贴4.5元。这样一来,种植户筒菌棒只需掏5毛钱,大大降低成本负担;此外,她还和种植户签订回收协议,承诺按成本价回收种植出来的滑子菇,从各个环节消除大家的后顾之忧。

“这一斤送到过街楼蔬菜批发市场的价格是8元,在鲜菌类中算是不错的价格了。我是今年10月中旬开始种的,到10月24号就收获了第一批新鲜滑子菇,大家一看收益不错,都开始跟着种了起来。现在这十几个大棚都种满了,光我们村一起种的就有70多户。”李汉群说,现在大家尝到了甜头,干劲十足。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20年同心创发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入园务工、分红等模式带动周边脱贫户142户;2021年新增龙池村、庙坝村120户农户参与滑子菇产业订单种植,其中脱贫劳动力占40%以上,滑子菇俨然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菇”。

“我就是大家伙儿的领头雁!”“既然我决定扎根农村带领大家一起致富,那我就是大家伙儿的领头雁!”孙千钧说,别看她在村里年纪不大,可有“威望”呢。在她的努力下,武家沟村和临近的龙池村很多人都开始种植滑子菇。为了减轻群众的生产成本,她将公司搭建的标准化种植大棚和各类生产设备低价租给大家。“说是租,其实也就是象征性地收一点水电费,最主要的目的是激励大家的种植积极性,同时也提醒大家要爱护这些大棚和设备。”她表示,除了大棚和各类配套设备,公司的烘干机、三轮车只要种植户需要用,就都可以自助使用,只需要爱护好设备。

在她的鼓励和支持下,村里不少群众根据实际情况按种植大棚划分自发形成了种植小组,每个小组确定小组长,有问题统一汇总后小组长和孙千钧及公司沟通。这样既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也减少了管理成本。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大家自主性更强,积极性也更高了。

除了带领大家种植滑子菇,孙千钧还经常利用公司的销售平台和宣传平台,帮助大家推销当地农土特产。村民黄大姐的“神仙凉粉”是当地美食,一次偶然的尝试孙千钧觉得家乡这么好的美食应该让更多人知道。这样黄大姐也可以用自己的双手为增加家庭收入出份力。说干就干,今年夏天,她让公司的短视频制作团队帮黄大姐拍摄了一个“神仙凉粉”的短片,从前往深山采摘制作原料树叶到制作的每个环节,都一一做了展示。短视频一发出就受到热捧,短短一个月黄大姐的“神仙凉粉”就卖了6000多元。

如今,孙千钧带领大家铆足干劲种植滑子菇,她还打算利用液体菌种培育不受环境限制的优势,谋划羊肚菌、扇贝菇、鹿茸菇、大球盖菌等多种食用菌的种植。她说,她的梦想就是让种植基地里的食用菌大棚里,一年四季都种满食用菌,让乡亲们的腰包越来越鼓。

新闻推荐

南郑农技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

本报讯(通讯员李志新)“你们解决了我的大问题啊!不然就亏大了……”近日,南郑区高台镇战斗村志海家庭农场负责人赵志海感激地...

南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郑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