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月建成投用 新增学位2400个——看南郑区中所中学扩建项目如何刷新“汉中速度”

汉中日报 2021-09-10 10:27 大字

本报记者 崔慧芬 见习记者 李扬 实习生 蔺佳华

浓郁的桂花香扑鼻而来、崭新的教学楼矗立眼前、学生的读书声声声入耳。9月7日,走进南郑区中所中学,充满现代气息的校园环境让记者耳目一新。很难想象,9个月前,这里还是泥泞遍地、杂草丛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020年,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解决南郑区大河坎城区上学难问题,原来规模小、条件差的中所中学二期扩建被列为全市重点建设项目。

2020年9月,为彻底解决征迁难、建校难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南郑区抽调公安、法院、住建、城管等部门300余人组成征地拆迁工作组,再由5至6人组成小分队,深入拆迁户家里讲透政策、算清账目,让广大拆迁户认识到此次征迁是为地方求发展、为群众谋利益、为后代计长远的民生工程。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在工作组“五加二、白加黑”等超常规的合力攻坚下,终于赢得拆迁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原来带头反对的拆迁户带头拆迁,仅用1个月时间就全面完成41.71亩征迁任务。

2020年12月3日,该项目正式开工。为保障施工安全和进度,学校成立了项目报建、现场管理、后勤保障等5个专班,科学制定项目“任务书”“路线图”“倒排工期表”,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和学校领导驻扎工地督促指挥。“那段时间经常加班到晚上一两点甚至四五点,‘起早贪黑、晒得焦黑’是大家的常态。”田学绩说。施工方也在确保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调配,室外场地工程采用两班倒制,昼夜施工,本来120天的工期硬生生缩减至50天。

众人划桨开大船。冬天的“冷冻”模式和夏天的“烧烤”模式,并未影响工程进度,基层群众与各建设部门用实干、敬业与担当跑出了学校建设“新速度”,最终在各方努力下,于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

速度与质量并重。“水质监测、室内空气监测结果全部公示公开。校舍装修同步进行,教学楼交付时,教学设备也全部配备到位。”中所中学校长但钧说。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个教室都装有12盏护眼灯和目前最先进的智能黑板。

“教室里的护眼灯对我这个近视眼来说太友好了,眼睛不会像以前那么容易疲惫。”初二学生周熊思瀚的开心溢于言表。

“有了这么好的教学环境,我们的师资力量也要变得更强,更要下功夫把学生培育成栋梁之才。”中所中学教师李慧说。

“以前的校门在村子里,每次接送孩子都害怕在狭窄的通道里与村民发生磕碰。现在校门外就是大马路,满足了所有家长的心愿。”采访时,一位家长对学校的变化赞不绝口。

据悉,中所中学扩建项目全面完成后,将建成全市规模最大、设施最好、办学条件最优的公办初中,新增学位2400个,可容纳3000名学生。整合大河坎、中所营社区的初中生源后,将极大地缓解南郑中心城区大班额和上学难问题。

短评:教育是第一生产力,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作为全市重点项目,中所中学扩建从开工到正式投用,用9个月时间刷新了“汉中速度”。成绩取得的背后,是各级各有关部门科学谋划、密切协作的结果,也是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当好“主力军”的结果,更是党委政府树立“靠作风吃饭、凭实绩说话”导向、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结果。

今年是全省基础教育学位建设攻坚年,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教育发展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工程来抓,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优先安排教育、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做实叫响“学研在汉中”品牌,努力把每个校建项目打造成精品工程、平安工程、阳光工程、样板工程,用实际行动推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新闻推荐

汉中市政府召开规划委员会全体会议

本报讯(记者刘俊强)9月2日,市长张烨主持召开市规划委员会2021年第1次全体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浩出席。市规划委员...

南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郑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