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苍莽咏华年——记陕西省首届“最美生态卫士”巫寿山

汉中日报 2021-03-10 10:09 大字

本报通讯员曹兴邦肖军 学技能、钻业务时,他总是先他人一步;做项目、抓落实时,他和同事冲锋在前;建机制、促安全上,他严格落实“森林安全无小事”的要求……工作36年来,他和同事们穿梭在52万多亩莽莽林海、荆棘丛生的密林沟壑、鸟兽失足的悬崖峭壁,留下了一片又一片造福子孙的“绿色宝藏”。他就是陕西省首届“最美生态卫士”、南郑区碑坝林场天保工程科科长巫寿山。 精技能、强业务,带一流团队

作为林二代,巫寿山继承了父辈们敢为人先、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实干精神。

1984年12月参加工作不久,巫寿山勤奋钻研、好学上进的特质就在同事中间突显出来,不管是林业法规、技术资料、业务书籍,一旦上了他的手,就非得弄个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他不是专业技术人员,却很快成为林场造林生产的技术骨干。不管是在生产科,还是后来的天保科,他始终是学技能钻业务的表率,经常和同事们一起探讨交流、比学赶超,科室人员逐渐成为林业生产的排头兵。

在荆棘丛生的密林沟壑中,准确掌握可靠的森林资源分布、林地界线等信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1991年,巫寿山作为技术骨干抽调开展全县二类资源调查,他和同事们逐村逐组翻山越岭,历时两年半时间,足迹遍布七个乡镇,详细精确地进行图纸核对、勘界落线……1995年参加全市一类资源调查时,在无设备、无仪器的情况下,全凭一身专业技能和业务经验,完成上级技术人员多次无法核实的控制点。

在他的影响带动下,碑坝林场逐渐形成了一支一流林业生产和森林管护队伍。林场被评为全省先进,他个人也被评为市级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先进个人。 钻毛坡、建项目,筑生态绿屏青山长绿,林海常新。

在林场工作最基础的本领就是“走”,在密林深山一天跋涉穿梭二三十公里是家常便饭。

碑坝林场林区分布在米仓山山系南北坡,地形复杂、地势陡峭、荆棘密布。只要有项目实施、有工作要开展,巫寿山和科室同志总是冲锋在前。2004年寒冬腊月,因实施天保一期人工造林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巫寿山带领同事一行四人,一早从工区出发,在蓼竹荆棘中穿行5个多小时,在积雪30多公分厚的天坪河林区开展外业勘察设计,中途一包干方便面充饥,夜宿在零下十几度的工区窝棚,在山野啃上几口冷馍就是他们的晚餐。

不管条件多么艰苦,路途多么遥远,每一项规划设计、每一次外业勘察、每一个项目实施,他总是做到精益求精、保质保量。在巫寿山和天保科的牵头带动下,通过全体干部职工不懈努力,林场累计完成人工造林任务3.5万亩、封山育林4.15万亩、中幼林抚育19.85万亩,森林总蓄积量从260.3万立方米增长到415.0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也由75.8%增长为88.4%。 建体系、抓巡护,保资源安全

碑坝林场森林面积大、林区分布广、工作战线长、管护难点多。

在林场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巫寿山充分发挥天保科职能作用,严格执行“三级”护林防火责任制,扎实开展巡山护林,把森林资源保护落实到人头地块。认真落实《森林防火预案》和《护林员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定期或不定期对管护站督导检查,每月兑现考核责任;深入林区乡镇村组、山头地块开展巡回宣传,刷写宣传标语,悬挂过街横幅,印发宣传资料,落实群防责任,在重点地段和交通要道设立森林资源保护警示牌和护林防火哨卡。

他还积极抓好防火应急队伍建设,不断强化森林防火检查站、防火突击队、防火小分队、防火保障组的职能,提高应急扑救能力。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器具保养,开展实战演练,随时保持临战状态,确保全场森林资源安全,实现了碑坝林场连续60年无森林火灾的目标。

新闻推荐

南郑公安打防管控成效显著

本报汉中讯(王保平强兆勇记者陈卫平)近期,汉中市公安局南郑分局党委以回应群众热切期盼为动力,以维护全区社会和谐稳定为...

南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