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非遗进课堂 传统文化润心田

汉中日报 2021-01-15 10:53 大字

?剪纸社团活动课上,陈艳老师正在指导学生剪纸技巧。

本报记者 何淼文/图

活灵活现的公鸡、栩栩如生的莲蓬、带着如意纹样的福字、近两米长的金陵十二钗剪纸长卷……11月12日,记者刚走进南郑区两河镇中心小学剪纸社团活动室,便被一幅幅造型精美、带着美好寓意的剪纸作品所吸引。叠纸、画形、剪样……12名学生围坐在桌前,按照老师教导的步骤折好图形,在红纸上画好图案后,拿剪刀在彩纸上小心翼翼镂刻,还不时向老师请教裁剪的方法。一会儿的功夫,一副副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就呈现出来。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里传承起来 “剪纸,又叫刻纸,一种镂空艺术,是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1月12日,在每周一节的剪纸社团课上,陈艳老师向学生讲述着剪纸艺术的起源。课后当记者问及如何想到在学校教学生剪纸时,她打开了话匣子:“2000年我从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后,就来到这所学校当老师。我家离学校挺远,只有周末才能回去,平常就住在学校里。一开始是课后空闲时间我自己剪着玩的。当时有几个住校的学生偶然间看到我在剪纸,就每天跑来跟着学。我就想着,能不能开设一节剪纸课,既能丰富这些住校生的课余生活,又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能传播传统文化。”她告诉记者,把想法跟学校沟通后,得到了领导的肯定与支持,她就带头成立起了剪纸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带着老师和学生一起研究剪纸。一时间,这个小小的兴趣小组成了孩子们课余最爱来的地方。

2014年,对剪纸感兴趣并来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学校正式成立了剪纸社团。陈艳告诉记者,学校每年1月都会在校内举行剪纸艺术节,将学生的剪纸作品全部展览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剪纸的积极性。在她的不断钻研和带领下,全校师生的剪纸作品多次参加市县手工艺品大赛和省艺术团文艺展演活动,她自己也成为南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的剪纸作品《金陵十二钗》斩获了汉中手工艺大赛一等奖。

剪纸社团培养小小传承人 “我要剪个带有龙的‘福’字,因为龙在古代是一种吉兽,我们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

“我要剪一些寿桃贴在给爷爷的蛋糕上,代表长寿安康。”

“我想学这个金鱼和莲花的图样,既精致漂亮又有年年有余的寓意……”

剪纸社团课上,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围在陈艳身边学习剪纸技法。一把剪刀、几张红纸,在孩子们的巧手中,变出了各种图样。今年六年级的学生宋佳秦参加学校剪纸社团已经三年,她告诉记者:“我很喜欢剪纸,平时除了看老师准备的剪纸主题资料,我也会通过请教爸爸妈妈、互联网搜索、查阅书籍、去博物馆参观等形式,找到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并通过剪纸表现出来。”据了解,2020年10月,她还和学校老师一起赴西安参加“学研在汉中”推介周活动,在非物质文化版块,现场展示了自己所学到的剪纸技法,受到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它传承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该校校长王小伟表示,传承保护优秀的民间艺术应该要从小抓起、从娃娃抓起,建立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营造全民参与非遗保护的良好氛围。学校开设剪纸课程,既传承保护了非物质文化,又培养了学生的专注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举双赢的好事情。

在寓教于乐中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据了解,2015年,为丰富校园文化,该校将综合楼布置成艺术楼,在楼道和楼梯墙上装饰古今中外多位科学家、艺术家简介和民间艺术图片,形成艺术梯、文化廊。除了剪纸社团,该校还开设了足球、篮球、舞蹈、书法、刺绣、播音主持等社团,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增强体魄,了解、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学会了许多民间非遗手工技艺。去年,该校又开始筹备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依靠教师进行管理,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组织开展普及性课外活动,面向学生免费开放,学生们可自愿选择参加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各活动项目。该区文明办出资3万元作为少年宫场地维修资金,并赠送了价值12万元的美术、体育、科技、信息、音乐等类别的教学设备。2018年,学校被南郑区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基地。

“每学期开学后,我们会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让他们参与到不同的社团中。学校每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开展社团活动。下一步,我们准备将剪纸教材重新修订,在全校普及起来,利用美术课在学校里营造人人爱剪纸、人人懂剪纸的氛围。”王小伟说道。

新闻推荐

汉中南郑区全力助力企业发展

阳光讯(记者马小亮通讯员朱斌)汉中南郑区不动产登记交易服务中心始终坚定发展信心,全力支持企业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贯彻落...

南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郑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