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时期的汉中学生运动 郭松林

汉中日报 2020-08-05 08:33 大字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屠杀,汉中党团活动也进入低潮。1929年10月,陕西省委决定加强对陕南地区的领导,派陈征到汉中,组建中共陕南特委。汉中党组织的活动,首先在学校,从青年学生开始,在青年学生中传播马列主义思想,组织青年学生开展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反压迫的学生运动。

1929年10月,在中共地下党员陈征、丁世丰领导下,南郑县(今汉台区)爆发了陕南首次大规模反对封建主义教育斗争。南郑一小等学校共700多名学生走上街头贴标语、撒传单、呼口号,揭发教育局克扣学生津贴、侵吞教育经费、任人唯亲、推行复古奴化教育等10条罪状。游行队伍来到县教育局时,提出的要求却得不到答复。学生们愤怒之下捣毁了教育局,并将督学白干丞和段开远带上尖尖帽游行示威。这一壮举震动了县城市民,也遭到了国民党南郑县政府的镇压,他们强行扣压了学生代表田中瑞、古长茂,从而更加激起了学生们的愤怒情绪。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游行队伍再次聚集到文庙广场,整队前往县政府质问县长刘必达,提出释放学生代表,改善学生津贴发放办法等要求,刘必达担心事态进一步扩大,接受了要求,释放了学生代表。此次斗争取得了胜利。

学生运动的初步兴起,汉中迫切需要成立统一的学运领导机关。1930年春,在中共陕南特委的领导下,南郑、城固、洋县、西乡及汉中各县学校相继成立了学生联合会,在此基础上,又成立了汉中学生联合会,从而在党的领导下,由学联有组织有计划地把汉中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学生运动推向高潮。

1930年8月,中共陕西省委特派员梁益堂到汉中开展建党建团活动,指导革命斗争。他以学校教师身份为掩护,建立了中共陕南特委,并在学生中发展了一批团员,由于团员数量太少,暂时与党员编在一起活动。接着,又在汉中省立第五师范马列主义学习小组的基础上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播下了革命火种。从此,汉中五师学生的革命活动尤为活跃,各班的社会科学研究会、自然科学研究会、新兴文学研究会、讲演会、辩论会等不断涌现。党支部还主持翻印了《共产主义ABC》《唯物史观》《社会进化简史》《社会科学概论》《帝国主义侵华史》等进步书籍,组织进步青年进行学习,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

为了推动学运发展,唤起陕南人民的进一步觉醒,中共陕南特委决定以五师学生自治会名义,出版《前驱》周刊,对外公开发行。《前驱》出刊后,文辞犀利,极具战斗性,深受师生欢迎。接着女师的《冲锋》、职校的《曙光》、职中的《孤灯》、五中的《第一线》、城固中学的《乐园》也相继出版。这些进步刊物,犹如漫漫长夜里的点点繁星,照亮了夜空,起到了宣传鼓动作用。

党组织的发展与党团员的积极活动以及各种进步刊物的普遍发行,给了广大青年学生极大鼓舞,也大大提高了学生运动的水平。1931年3月,国民党南郑县党部在北校场召开群众大会,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6周年。汉中各校学生齐集广场,中共陕南特委利用这个机会和反动当局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特委书记陈浅伦登台驳斥了县党部主任委员岳德良的反动谬论,岳德良在青年学生的一片嘘声中被轰出了会场。

新闻推荐

曾富强:历尽艰辛成“罗汉松”

曾富强正在修剪罗汉松。本报记者姚远文/图8月1日,站在罗汉松下,望着300余亩孕育着希望的苗圃,回想起退伍后艰辛曲折的创...

南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