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科研 服务产业 汉中市农科所紧抓科研创新促发展侧记

汉中日报 2020-07-10 10:44 大字

本报讯 近年来,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坚持“两个面向”和“两当服务”,以科技兴农为己任,以科研创新为基础,以技术服务为手段,为农业发展、产业优化、科技扶贫、乡村振兴提供了技术支撑。在第四次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能力评估中进入“百强所”,位列陕西省15个农业科研单位第一名。

该所创建于1939年,是全省成立最早、人员最多、专业最全、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市农业科研单位之一。内设水稻、油菜、小麦、玉米、茶叶、果树、经济作物、植保资环8个专业研究室和党政办公室、科研管理科、科技研发中心3个管理科室。累计有研究员15人(其中二级研究员3人),高级农艺师36人,研究生学历3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和“三五”人才9人;中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专家14人,省级首席专家2人;市级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13人,市级“三一一”人才26人,省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6人。

八十年来,该所始终坚持“科研立所、项目强所、人才兴所、管理稳所”的办所方针,紧紧围绕“开放科研、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共建和谐”的科研理念,立足当地当前农业发展,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农业科技前沿,服务产业,服务农民。充分利用小孢子培养、孤雌生殖、花药培养、远缘杂交、辐射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先进技术手段,广泛开展水稻、油菜、玉米、小麦、马铃薯、茶叶、柑橘、猕猴桃、魔芋、中药材、食用菌等农作物种质资源创制、品种测配选育工作,积极研究高产高效栽培、病虫绿色防控、农业资源利用、面源污染治理等技术,承担中省市农作物区域试验和主要农作物抗病性鉴定等农业科研工作,围绕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技能提高,开展生产技术培训指导、新型经营主体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为汉中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与科技支撑。

建有功能完善的韩塘综合试验、宗营旱作试验、南郑茶果试验和海南南繁、青海夏繁5个试验基地300余亩。种质资源库500平方米,分子育种、品质分析、生理生化、组织培养等实验室12个3000多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500余台套。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固定资产达1.2亿元。

建设有国家和省市级科研平台28个,其中: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7个,陕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大院7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10个,市级协同创新科研推广平台4个。组建老中青结合、多学科融合的科研创新团队20个。

与26家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科研协作,与周边6省25家地市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协同创新,与市内21个技术推广单位和专业合作社联合开展技术试验示范,与18家农业龙头企业开展成果协作转化和产学研用联合创新,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每年实施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重点研发项目20余项,累计完成国家和省市重点农业科技项目350多项,引进农作物新品种300多个,自育审定登记新品种66个,取得国家和省市科技成果258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1项。主持编制国家行业地方标准7项。发表科技论文448篇,撰写产业发展调研报告100余篇,编撰专著17部。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1000多万亩,创造社会经济效益10多亿元。

先后被省市授予“政治思想工作先进单位”“文明单位标兵”“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农业系统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科技创新先进单位”“十佳科技示范基地”和市级“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李文生)

新闻推荐

年度戏曲专项扶持项目公示

本报讯(记者陈黎)记者从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2020年度“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戏曲专项扶持项目公示,陕西有6个...

南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郑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