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产业结硕果 日子越过越红火 李小兵: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再到村副主任

汉中日报 2020-03-26 09:55 大字

本报通讯员 陈菲胡林

一场春雨过后,南郑区高台镇石科村大樱桃基地里,20多名群众正抢抓时节给樱桃树剪枝、施肥、松土……“这是我们村发展的扶贫产业园,在园区的带动下乡亲们不仅脱了贫,以后的日子还会越过越红火。”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劳作场景,村委会副主任李小兵最是感同身受。

2013年,李小兵的父亲因为病重去世,这年也是他最难熬的一年。一双儿女尚且年幼、家中土木结构的房屋年久失修、妻子操持着里里外外,还欠着为父亲看病的2万多外债,一家人的生计,全都维系在他一个人的身上,只能靠着仅有的两亩田地种蔬菜瓜果度日。2013年,也是李小兵的人生拐点,脱贫攻坚的春风吹进小山村,也为李小兵一家的生活带来了希望,他们家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

当年,在村两委的动员下,靠着勤劳的双手,李小兵和妻子把捡别人撂荒的地种,四亩多西瓜、西红柿和黄瓜栽了下去,在区镇农技人员的指导下,产量上去了,当年就净挣了1万多块钱。尝到甜头的李小兵干劲儿更大了,在村两委的帮助下,2014年他承包近10亩田地,忙不过来的时候就请乡亲们帮忙,工资日结。2015年,他不仅还清了外债,还翻修了房子。“虽然又在外借了3万多,但国家政策这么好,我也还年轻,只要肯干不愁以后挣不到钱,我还要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但看着改善的居住环境,李小兵心里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看着李小兵种蔬果见了成效,村两委让他发挥种植大户的带头作用,把农业产业持续做大做强。于是,他的果蔬种植面积从2016年的20多亩发展到去年的150余亩。农业产业的逐渐发展壮大,不仅让他还清了外债和5万元的贴息贷款,还在2018年把毛坯房粉刷、装饰一新。

踏实肯干、乐于帮助他人的李小兵受到村民的拥护,2018年6月,他曾当选为石科村村委会主任,2019年又改任副主任。多年来,李小兵不仅自己脱了“穷帽子”,还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等方式共带动了30多户贫困户增收。

在脱贫路上,该区还有更多像李小兵一样,依托发展农业产业走上脱贫致富路的贫困群众。

该区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按照“五动五强”工作思路,聚力打造万亩茶叶、烤烟等扶贫特色产业带和稻渔综合养殖、食用菌、山野菜等产业扶贫基地,111个贫困村都拥有了自己的脱贫主导产业。累计投入整合涉农产业发展资金6.4亿元,实施产业发展项目、培育重点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农民专业合作共1453个,家庭农场197家,310个村成立了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有力促进全区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新闻推荐

南郑福成镇“四强化”抓好产业扶贫

本报讯(通讯员席汉初)南郑区福成镇抗击疫情不忘发展,抓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摘帽成效。该镇强化产业布局,坚持长...

南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