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夔州 陆游去南郑做幕僚
南郑县的古镇。
《剑南诗稿》中,辑入陆游在去南郑沿途写下的29首诗。
修复的南郑古城楼。
南郑南湖公园。
□黄勇
眼看通判之任即将届满,陆游不得不为自己考虑后路了。他想到了赴任夔州前,四川宣抚使王炎给他发的邀请信,遂厚着脸皮给王炎写信,希望能去王炎那里谋一份差事。王炎很快回信,再次邀请他去位于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市)的四川宣抚司做幕僚。
乾 道 八 年(1172)二月(一说为正月),陆游卸任夔州通判,独自赶赴兴元府,开启了一段为期8个月的戎马岁月。陆游取道万州、梁山军(今重庆市梁平区),渠州大竹县、邻水县,广安军、岳池县,果州(今南充市),阆州,嘉川县(今旺苍县)、利州(今广元市)、大安军(今陕西宁强县),于三月十七日抵达兴元府府治所在地南郑县。《剑南诗稿》中,辑入陆游在去南郑沿途写下的29首诗,记录了陆游复杂的心路历程。
夔州任期将满 陆游必须找出路
乾道七年(1171)冬末立春那天,陆游写了到夔州后的第四首词《木兰花·立春日作》:“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塘关上草。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写这首词的时候,陆游到夔州的时间满打满算才一年多,不过,连上岁尾年头,虚称“三年”倒也贴切。“流落”二字,情绪表达跃然纸上。但是是怎样的“流落”呢?“青衫”表明官位低,“破尽”可见穷到了极点,“尘满帽”写出自己就像沦落天涯一样风尘仆仆,行踪未定,失魂落魄。
陆游写这首诗是有背景的。按照宋制,地方官员3年一任,任满就停止俸禄。从他接到委任书后很快就到3个年头了,按例不会再担任通判一职。但卸任后,他该去何处呢?至少在目前看来,朝廷还没有让他移任他处的任何征兆。如果没有调令,他就可能失业了。
陆游到夔州赴任,本就是抱着为谋生计的目的而来的。但在这3年中,家里人口多,生活开支大,再加上自己和家人时常生病,那点微薄的薪水仅能苦苦维持一家人的最低生活消费。如果再失业,一家人就会像漂浮在夔州的浮萍,不仅没了生计,就连回老家都没有了路费。此前的思归,也就成了彻底的空想。
未雨绸缪,陆游必须要给自己找一条出路。
王炎和虞允文 陆游求职的下家
陆游想到了乾道五年(1169)接到朝廷委派他为夔州通判的任命书前,四川宣抚使王炎请他去四川宣抚司做幕僚的事情。当时多方考虑后拒绝了王炎,如今如能去王炎那里谋一份差事,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于是,在乾道七年年末和乾道八年年初的时候,陆游给王炎写了一封《上王宣抚启》书信,态度诚恳、言辞切直地表达了欲为所用的想法:“如输劳效命之有期,愿陨首穴胸而何憾……念兹虚薄,奚足矜怜?”“倘回曩昔之恩,俾叨分寸之进。穷子见父,可量悲喜之怀;白骨成人,尽出生全之赐。”言语中流露出偿还宿债、渴盼为用的迫切心情。
为保证有官可做、有禄可享,陆游在寻求王炎帮助后,又在乾道八年二月中旬,给时任左丞相兼枢密使的虞允文上书,请求施以援手,帮助斡旋官职。
陆游为什么会想到给虞允文写信求助呢?虞允文是隆州仁寿县(今四川仁寿县)人,坚定的主战派,因绍兴三十一年(1161)在采石矶指挥三军大破南侵的金帝完颜亮,使得“宋事转危为安”而闻名。陆游本是主战派,因为主战而丢了官职,主战的虞允文掌政,在思想上自然要向虞允文靠近。虞允文念及陆游也是主战派,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帮助陆游的可能性比较大。
陆游在《上虞丞相书》中写道:“距受代不数月,行李萧然,固不能归。归又无所得食。一日禄不继,则无策矣。儿年三十,女二十,婚嫁尚未敢言也。某而不为穷,则是天下无穷人。伏惟少赐动心,捐一官以禄之,使粗可活;甚则使可具装以归,又望外则使可毕一二婚嫁。不赖其才,不借其功,直以其穷可哀而已。”
受代,指官吏任满由新官代替。在给虞允文的书信中,陆游将东归无颜、家贫累多、仕途将止、穷困难继的焦虑、哀号、吁求表达了出来,看得让人心酸。曾经是多么意气风发的陆游,为了一官半职,为了生计,沦落如斯,言语低声下气,令人感慨。
王炎回信 邀请陆游去做幕僚
给虞允文的信发出去没多久,陆游等来了王炎的回信。王炎邀请他去南郑,出任左承议郎权四川宣抚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即幕府幕僚),品级为从七品。
陆游先后给王炎和虞允文写信求助,最先盼来了王炎的回信。那么,虞允文到底有没有帮助陆游?这是一桩公案,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当代著名传记文学家、文艺批评家、文学史家、教育家、书法家朱东润认为,虞允文是帮助了陆游的。虞允文向王炎提名,王炎遂召请陆游去四川宣抚司工作。
学者许文军却认为,当时的交通条件表明,陆游接到王炎的邀请信,并没有虞允文的功劳。陆游写给虞允文的信,要送到在京城临安府的虞允文手里,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如果虞允文向王炎推荐了陆游,也需要写信给王炎,那也要一段时间。然而,没多久,王炎就来信了,陆游随即启程前往南郑赴任。所以,从时间来看,陆游给虞允文写信没有起到作用。
另外,虞允文到底有没有给陆游回信呢?至少从目前的史料来看,尚无这方面的记载。有两种可能:一是虞允文没有给陆游回信,二是回信了,但陆游已经离开夔州,没收到。不过,如果虞允文真的给陆游回信到了夔州,夔州方面应该会将信转给已经到了南郑的陆游。以陆游的性格,收到虞允文的信,应该答复或写诗的,但这些都没有留存下来。所以,虞允文没有给陆游回信的可能性较大。
值得一提的是,历来学术界的观点认为,陆游之所以前往南郑从戎,是为了实现自己“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宏伟志向。这样的观点脱离了陆游当时所处困境的现实。陆游一生的志向当然是宏伟的,但在当时,他是受到生计、尊严、返程、仕途等多方面问题的困扰,才迫不得已就近、就便做出了前往南郑做幕僚的选择。
工作有了着落,陆游心下大安。不过,南郑靠近抗金前线,如果拖家带口去那边,是不现实的。跟随陆游来夔州的一家人,不得不分离。与家人分离,陆游心情沉重,写下《倚阑》:“故山未敢说归期,十口相随又别离。小雨初收残照晚,阑干西角立多时。”
乾道八年(1172)二月,陆游卸任夔州通判,独自赶赴南郑。
新闻推荐
2019年,农发行汉中市分行坚持以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全面加大农业政策性信贷投入力度,较好地履行了服务“三农”和...
南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