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弱双肩扛起整个家
?李忠琴悉心照料生病的公公。?陈菲?摄
本报见习记者 何淼 王茜 实习生 许远娥 今年 48 岁的她,是公婆眼中的“亲女儿”、是儿女心中的避风港、是邻里称赞不绝的好儿媳……12 年来,她用柔弱的肩膀独自扛起了一个家的天与地,用 12 载春秋的累积付出,诠释了真正的“孝”与 “爱”——她就是南郑区法镇李子垭村村民李忠琴。
幸福小家突逢变故 “妈,你血压高,要多吃蔬菜,吃清淡一点,对身体好……”7月24日,记者走进李忠琴家的小院,见她正在叮嘱自己的婆婆要健康饮食。今年48岁的她,头发已经花白了,12年来生活的磨难在她脸上刻下了沧桑的痕迹。
25年前,李忠琴和丈夫结婚,婚后不久,乖巧可爱的女儿降生了。几年后,她又给丈夫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当时家境还算殷实,丈夫是村里有名望的村医,老人和善可亲,一双儿女乖巧懂事。一家人平淡幸福的生活,惹得邻里羡慕不已。
然而,生活的不幸,却悄悄降临在了这个欢乐的幸福之家。2007年,李忠琴的丈夫因患心脏病突然去世,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家里唯一的支柱不在了,李忠琴的天仿佛塌了下来。
“丈夫还在的时候,什么都是他操心。我想要什么东西,嘴里念叨几句他都记在心里,隔几天就买回来,送到我手上。”回忆起丈夫还在的日子,她嘴角漾起甜蜜的笑容。“可自从丈夫去世后,我整个人都垮了,出门在外都不敢抬头,害怕看到别人一家三口幸幸福福的而我只有一个人。”
那年冬天李忠琴大病一场,躺在床上一心只想随丈夫一起“离去”。年幼的女儿站在床边,稚嫩的童音一声声叫着:“妈妈,你起来呀,别睡了,我饿。”看着一双儿女和年迈的公婆,她告诉自己不能这么颓废下去,暗暗下定决心扛起家庭重任,照顾公婆安享晚年,抚养儿女长大成人。
“我们这个家,实在是苦了她了” 重拾起生活信心的李忠琴,每天都在为儿女的快乐成长、老人的身体健康忙碌奔波。为了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除了偶尔在村上打点零工外,她还种了两亩多茶叶、养殖了一亩莲藕,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她柔弱的肩膀上。
李忠琴的婆婆告诉记者:“冬天的时候,她一个人去挖莲藕,水里冷得渗骨头,有些男的都受不了。我们想雇些人来挖,她为了省钱,一个人全都挖回来了。我们这个家庭,实在是苦了她了。”
日常生活中,李忠琴也对两位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婆婆有高血脂,为了婆婆的身体健康,她做饭一直十分注意营养搭配。每每在书中或者报纸上看到有关高血脂的注意事项,她都牢牢记在心里,再一点点讲给婆婆听。
2011年,公公因病住院。她不得不将儿子托付给邻居照料,自己在医院照顾公公。待公公病情稳定后,她又匆忙赶回家中,照顾儿子和婆婆。公公住院期间,她放心不下两边的老人,不辞辛劳每天都奔波在法镇与南郑县医院(现南郑区医院)之间,只为把两位老人都照顾的体贴周到。
提起李忠琴,村里的人都为她竖起大拇指。“她从来没有跟家里的老人大声说过一句话,冬天她有事出门,也要把饭菜做好热在锅里,两位老人从来没有吃过一顿冷饭。之前我们一起在村上打零工,中午别人都抓紧时间睡个午觉休息一下,她不休息,赶回家给老人做好饭,又赶过来继续下午的工作。有些人家里的亲女儿做的都没她好!”李子垭村妇女主任全永玉称赞道。
优良家风代代传 虽然婆婆今年已是76岁高龄,但依然坚持养了两头猪,力所能及地为儿媳减轻负担。公公也拿出自己的退休金供孙女、孙子读书。一家人这样孝老爱亲的家风,也潜移默化地植入了孩子们的心中。如今,大学毕业后的孙女原本在天津工作,但总想着能离家近点照顾家人,就毅然选择离家近一点的成都就业,一有节假日就马不停蹄地赶回家看看家人。
“孙女懂事孝顺得很,三天两头给家里寄东西,五一回来还给我们买的衣裳,这都是从小受到了她妈妈的影响。”婆婆对儿媳、孙女的孝心总是赞不绝口。
在李忠琴的悉心照料下,婆婆身体还算硬朗,在务农和家务忙碌的时候还能帮衬她一把;公公80岁,看报、下棋、遛弯是他的日常,偶尔还骑着自行车上街;24岁的女儿长大成人,也有能力开始为母亲分担;13岁的儿子个头是家里最高的,懂事能干,总是帮着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我对家里老人好,也希望我的子女看到,能给他们做个榜样,一代传一代,把好的家风传下去。”看着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安康,李忠琴觉得自己多年的苦没白吃,都是值得的。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黄睿)南郑区扎实贯彻落实“三项机制”,通过“氛围拉动、考核驱动、激励促动”等手段,激发和保护全区干部干事创...
南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郑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