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何挺颖故居

汉中日报 2019-06-11 10:56 大字

张浩洁

今年是井冈元戎何挺颖牺牲90周年,拜谒何挺颖烈士故居是我的愿望和期盼。五月下旬的一天,我来到何挺颖故居文化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挺拔的枪刺直插云天,顶端是五角星,与广场南端鲜红夺目的中国共产党党旗相映成辉。雕塑简洁明快,紧扣主题,立意高远,既给不甚宽广的广场平添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又先声夺人,深深震撼着每位参观者。

位于广场东侧的何挺颖故居建于清末,坐东面西,为土木结构一进四合院,由门楼、正房、厢房构成。虽算不上巍峨壮观,但在一百年前民居多是草房的周家坪称得上是鹤立鸡群的名门望族。迈进大门,是一个正方形庭院,正房是堂屋及父母的卧室、书房,南厢房是何挺颖及两个弟弟的卧室及学习室,北厢房已辟为会议室和工作室。在正房与北厢房拐角处的房间是何挺颖英雄事迹展览室,将何挺颖的革命人生作了淋漓尽致的追溯与介绍。我迈动着缓慢凝重的步子,详细看完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橱,对何挺颖烈士崇敬有加的同时,对其成长足迹也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

1905年5月出生于何家湾的何挺颖与所有英雄一样,呱呱落地的哭声与其他婴儿没有异样。他之所以从青年时代就追求真理,向往光明,除天资聪明外,与家庭影响关系极大。何挺颖父亲于1905年考取拔贡,后入汉中汉南书院学习,期间积极接受西方新知识和民主思想,1911年9月在汉中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南郑民军城防司令,辛亥革命失败后回家乡从事教育、实业,是当地很有名望的开明绅士。其家规是“不敬鬼神、不设祖宗牌位、不买田置地”。这些,给何挺颖幼小的心灵上播下了反帝反封建的基因,加之他在汉中上中学期间受到“五四”革运动的洗礼,在上海上大学时接受到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积极投身北伐战争、秋收起义,跟随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坚定的革命信仰,超强的政治敏锐性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在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人生。

参观完何挺颖烈士故居,我站在广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抚今追昔,缅怀中充满悲痛,抚今中隐含欣慰。

悲痛的是,他生逢乱世,早早投身革命,为祖国为人民献出了年轻生命,没有看到革命成功和新中国成立,十分遗憾和惋惜。

欣慰的是何挺颖烈士虽死犹生,他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篇章。

三湾改编和黄洋界保卫战的历史没们忘记何挺颖。他关于重视发展党员,将党支部建在连上的建议成为毛泽东领导三湾改编的指导性意见,在我党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他与团长朱云卿并肩指挥,以少胜多,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对保存革命火种,巩固红色政权起到了力挽狂澜的决定性作用。

开国领袖没有忘记何挺颖。建国伊始,毛泽东专门致信陕南区党委询问何挺颖的亲属情况。在惜墨

如金的《毛泽东选集》中五次提及

何挺颖名字。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岗山时回忆牺牲战友的一长串名单中,何挺颖名字仅排卢德铭之后为第二名。毛泽东如数家珍地念完名字后,十分动情地说:“这一张张的面孔,在我脑子里都是活生生的,牺牲时他们才二十几岁呀!”

汉中人民没有忘记何挺颖。继南郑区政府1991年4月在县城东郊建成了何挺颖烈士纪念碑后,汉中市政府在2000年后又以更大规模在红寺湖重建何挺颖烈士纪念碑,供人缅怀。每年9月30日汉中市都在何挺颖烈士纪念广场举行公祭活动。

2017年,南郑区政府投入大量财力人力,搬迁移民,在寸土寸金之地修建了故居文化广场,将故居修缮一新,于7月1日开馆对外开放。

何挺颖故居修缮和开馆,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和教育作用。

故居位于汉山脚下,寓示着青山不老,英雄宛在,浩气长存!

故居与民乐广场一路之隔,时时告诫翩翩起舞的人们永远不要忘记是无数先烈的牺牲才换来了今天的歌舞升平。

故居与南郑区委、区政府办公大楼遥遥相望,时刻鞭策激励着广大干部为建设英雄家乡出力流汗,不可懈怠。

新闻推荐

柔弱女子的硬核担当 — —记敬老爱幼脱贫致富带头人高丽佳

本报通讯员陈菲“这是我租的亲戚家的大院子,用来自己住和堆元胡,天气好的时候,就推着公公在院子里转转,这样的生活我们已经很...

南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郑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