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供销系统推进融合发展促农增收

汉中日报 2019-02-27 11:14 大字

本报讯(通讯员 肖军 王志勋)“我去年腊月十几里就在合作社定了鸡苗,再迟就不好定了。去年效益好得很、好得很……”春意浓浓,南郑区法镇水磨村二组村民唐维忠美滋滋地说道。

他们两口子前几年在外打工,苦于没有技术,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该镇供销社领办的鑫磊乌鸡养殖合作社领头人刘志,鉴于他家的情况劝他们加入了合作社养殖乌鸡,从申请贴息贷款、技术指导、回购销售全程服务,去年养殖的4000只鸡苗8月份就销售一空,当年底就脱贫摘帽。这只是该区供销系统推进融合发展促农脱贫增收的一个例子。

去年以来,南郑区供销系统坚持为农、务农、姓农的根本方向,着力构建“农社、农联、农e”三个对接体系,走出了一条融合发展促农增收的新路子。按照“供销社+联合社+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人才培训、农资配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服务。鼓励支持企业职工、种养大户、专业技术人员领办、联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专业合作社科学管理、规范运行;依托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有种养殖产业的贫困户纳入其中。专业合作社与电子商务服务站建立促销协议,解决贫困户农产品销售最后1公里问题。

去年完成“新网工程”网点升级改造5个,新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4个,举办实用技术培训5期,参训人数4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培训电商从业者60人次,户均增收2800元。红庙供销社领办的汉缘茶业专业合作社,吸纳20户贫困户每户5万元资金入股合作发展茶产业,签订补偿分红协议,每年户均分红不少于3000元。截至目前,全区供销社服务农户数达8.6万户,全系统有300户贫困户加入到14个农民专业社,助农增收140余万元。

新闻推荐

“接地气”的提案是怎么来的?

本报记者李荷“政协委员的身份已融入日常生活”“如果不发声,当政协委员干什么?”这是市政协委员龚亚茹的“口头禅”。虽是...

南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