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觉苑寺陆放翁诗碑
觉苑寺陆放翁诗碑
王绍强文·图
诗碑梗概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立志收复金人占领失地,恢复大宋河山。
觉苑寺观音殿陆放翁诗碑,镌刻于明代正德戊寅(1518年),方首,阴刻,青
砂石质。碑高145厘米,宽65厘米,厚5.5厘米。碑额为“陆放翁诗”4字隶书,碑文为行草书,分为陆游《宿武连县驿》七律诗和明代正德戊寅河南道监察御史卢雍次陆游韵右左两部分,碑额及碑文为卢雍书写。“陆放翁诗”4字,其书风源出乙英汉隶,结体方正,法度严谨,用笔方圆兼备,平正中多显秀逸之气。碑文行草书,书风力追二王,点画精妙,笔势遒劲,清朗俊逸,刚建中含婀娜韵致。
觉悟剑门
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陆游应四川宣抚使好友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乾道八年(1172年)春,陆游从阆州(今阆中市)北上,在南郑幕府谋了个干办公事职位。因他主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八年(1172年)冬月,王炎忽然调回临安,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诗人陆游从此破灭了他“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报国梦想,满头沮丧地从抗金前线南郑骑一头疲驴沿金牛道向成都踽踽而行。此时正值寒冷冬天,人生茫然和苦痛无时无刻不萦绕着他的魂灵,他便以一路南行一路诗的方式来排遣和泄发他心中的无限落寞。当陆游顶着凛冽寒风过剑门关时,见关山之崔巍,若天墙横隔断世路,于是诗从心来,便写下了七绝诗:“衣裳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如剑门。”此时陆游已是48岁的年纪了,他忽想到自己多年来功业无成,身心俱疲,于是以“此身合是诗人未?”诗句来反问自己的人生,也从此诗句可以看到诗人陆游给了自己“只能作诗人”的一个人生反省和清醒定位,以此可以感受到剑门关对于诗人陆游来说是一个“觉悟之关”。
武连壮怀
霜风凄紧,陆游沿金牛道过剑州、凉山铺、柳池沟驿,翻垂泉铺,来到武连县城时,已是天色昏晚,灯火隐约,此时的他已是人驴俱疲,只得找驿站歇息。作为一个越地远行的游子,多年来人如飘萍,事业与梦想似乎总在和他开玩笑,如今夜宿蜀北偏远的山野小县,他一路南行西折以来所受的羁旅之苦、身心摧残忽然涌上心头,于是写下了《宿武连县驿诗》:平日功名浪自期,头颅到此不难知。宦情薄似秋蝉翼,乡思多如春茧丝。夜店风霜趣装早,县桥灯火下程迟。寒鞭熨手戎衣窄,忽忆南山射虎时。此诗首联便对自己多年来放浪形骸,追求功名的苦恼给了一个“不难知”明白回答。紧接着颔联说道“宦情薄似秋蝉翼,乡思多如春茧丝。”由此句可知,多年的官场混迹,给陆游的感悟只能如秋蝉之翼一样的菲薄而无足轻重,而真正占据他灵魂的是浓绵的思乡之情。颈联中写到由于天寒地冻,诗人很早就骑驴赶路,然而歇宿武连县时已是灯火阑珊,驴疲人困,无以言表。虽然如此,诗人尾联话锋一转,“寒鞭熨手戎衣窄,忽忆南山射虎时”。戎衣,即军装,由于诗人此时已年近半百,身体发福,忽感戎衣窄小,顿感时光倏忽,老之将至,功业难成,悲叹之情顿从心起。即便如此,诗人话锋又转,在尾联中想起了他在南郑抗金前线和几个好友射杀老虎的英雄气概之事。陆游武连此诗感情真切,诗思起伏跌宕,思想沉郁而不失豪放,是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大丈夫气概,充满了满满的正能量,亦当称放翁七律中的闪光之作、经典之作。
后贤继踵
至明代正德十三年(1518年),河南道监察御史卢雍巡按四川,路过武连驿,拜谒觉苑寺,得知陆游留宿武连县题诗之事,寺僧当即求请卢雍将陆游诗书写镌刻于碑,卢雍应允并次韵一首录于陆游诗左。其诗为:野寺经行不用期,前朝赐额少人知。回看凌谷千年事,长啸乾坤两鬓丝。高阁雨来秋意早,短墙云度夕阴迟。钟声带月催霜节,犹是山僧入定时。卢雍此诗,距陆游宿武连县时隔近500年,世易时迁,时人对宋神宗元丰(1078-1085)年间御赐“觉苑寺”赐名敕牒之事其个中原委所知者甚少。卢雍回想到秦蜀金牛古道上数千年来的烽烟征战、达官走卒、士子商旅、才俊佳人、是是非非,都无不随同时日一道淹没于滚滚历史尘俗往事之中,无不叫人感叹唏嘘,然而眼前秋末冬初傍晚时分冷雨霜风中之觉苑寺,禅钟悠远,寺僧入定,一切都那么祥和恬淡,这也许是明代中叶时期天下承平的写照吧?
觉苑寺卢雍书陆放翁《宿武连县驿》诗碑,在民国时期阆中县曾将其拓印复制于锦屏山,该复制碑至今尚存。该碑诗文与书法,是陆游、卢雍两位宋、明先贤在蜀道古县——武连结缘的有力见证,堪称我国明碑中之珍品,对研究南宋诗人陆游蜀道行踪与明人书法有极高的史料和书法艺术价值。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鲁森林)元旦假期,公安汉台分局扫黑除恶工作持续发力,涉黑专案组全员上岗,先后辗转宝鸡、西安等地,3日内抓获5名犯...
南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郑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