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助脱贫“编”出幸福生活
本报汉中讯(张敏岑洋记者陈卫平)入冬以来,南郑区通过连续举办“五编”(棕编、藤编、扇编、竹编、手工艺编织)大赛,在各乡镇掀起了发展非遗手工艺文化产业热潮,将就业扶贫冬季行动推向了高潮。
手工编织是南郑区的传统产业项目,具有市场需求大、投入成本少、就业门槛低、吸纳人员多、工作方式灵活等特点。为此,南郑区整合资源,不断搭建平台,发挥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贫困劳动力居家灵活就业。
该区通过“产业+合作社+培训+就业”的模式,上半年开展了以“六编”(棕编、藤编、扇编、竹编、草编和手工艺编织)为主的就业技能培训,下半年举办“五编”技能大赛(草编除外)。通过培训、比赛进一步扩大了传统编织技艺影响力,选拔培育了一批编织技术骨干和致富带头人,实现了南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同时借助电商推动传统编织技艺向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实现了编织产品走向大市场。通过创新就业模式,落实扶持政策,实现了就业和产业发展的“双赢”。
截至目前,南郑区从事“六编”产业人员14160人,其中贫困人口2640人,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4493万元,带动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3170元以上。今年“双十一”期间,仅扇编一项通过电商的销量达10万元。一把扇子市场价格卖到了20元左右,极大地鼓舞了贫困户脱贫增收的信心。
“只要有空余时间,我一天最多能编5把扇子,一把20元,5把就是100元,一个月下来仅这一项就能挣1000多元。”南郑两河镇三门村9组89岁的张素珍说。据悉,技术熟练的扇编手艺人一天能编制10余把,部分扇编大户一年编织棕扇近千把,直接收益达万元以上。
新闻推荐
□古春晓“从此天空不一样”——陆游“打卡”太古里:万瓦如鳞百尺梯,遥看突兀与云齐。宝帘风定灯相射,绮陌尘香...
南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郑县这个家。